持續經營在會計里是什么意思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持續經營在會計里是什么意思,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持續經營在會計里是什么意思?

持續經營是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

一、從正面看:假設企業持續經營,投資者才能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決策。

二、從反面看:如果很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就說明不適用持續經營原則。

例如,企業以15萬元購進了一臺設備,預計可用5年,每年可為企業帶來收入4萬元。

按持續經營假設,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長期進行下去,即在可以預見的5年內不會破產。因此,這投入的15萬元可分5年收回,每年承擔3萬元,因而,該設備每年可賺1萬元。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假定,則會計核算就無法正常進行了。如設想企業可能4年后破產,則該設備必須在4年內收回,每年需承擔3.75萬元。這樣,每年就只有 0.25萬元的利潤了;而企業也可能只能正常經營3年,則每年要承擔5萬元,這樣,每年虧損1萬元。注意,我們這里沒有考慮企業破產后設備還能變賣的價值。

全文為大家介紹了持續經營在會計里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內容盡在數豆子,快來圍觀吧,關注數豆子即可免費獲取更多學習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