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收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會計收益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是判斷一個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傳統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一種靜態的分析,未能從動態上反映企業會計收益的發展變化。如果要更客觀、更準確、更全面地認識企業的盈利能力,則不僅要從數量上,而且要從質量上對企業的會計收益進行評價。國外學者對收益質量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后,提出了多種評價方法,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特點,筆者認為,收益質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會計收益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會計收益質量的定性分析
 
  1.會計政策分析
 
  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對收益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投資者應重視對公司的會計政策進行分析,尤其是對企業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分析。收益質量高的企業,其會計政策應是持續、穩健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只有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才可以變更會計政策:一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二是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以變更會計估計:一是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二是取得了新信息,積累了更多經驗以及后來有了新的發展變化?;诖?,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時,應判斷公司會計政策的變更是否滿足上述條件,判斷企業是否有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操縱利潤的嫌疑,進而判斷企業的收益質量。如果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發生異常變動,而無法解釋其原因,就應注意判斷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潤操縱的行為,其收益的真實性是否可靠。
 
  2.審計報告分析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后得出的書面文件,是上市公司收益質量分析的重要依據。在審計意見類型中,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收益質量*6,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的收益質量一般比較差。如果注冊會計師出具的是非標準的審計報告或審計報告中含有異常的措辭,表明報告收益質量令人懷疑。如果公司推遲報表發布日期或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則表明公司可能就某些事項與注冊會計師存在某種分歧,有可能影響其收益質量。
 
  3.基礎管理水平分析
 
  基礎管理水平是指公司按照國際規范和國家政策法規的規定,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維系公司正常運轉和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內部經營管理模式、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激勵與約束機制、信息系統等的現狀及貫徹執行情況。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質量時,要關注上市公司的組織結構是否按照監管機制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機構;公司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各項基礎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有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監管體系和內控體系;激勵約束制度是否能對公司管理者起到激勵作用,是否可以克服經理人的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問題。上市公司的基礎管理水平高,其收益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二、會計收益質量的定量分析
 
  1. 收益的持續性分析
 
  收益的持續性是指總體盈余中將持續到以后會計年度盈余的比重。首先,可用主營業務鮮明率指標進行分析。主營業務鮮明率是指營業利潤在利潤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收益持續性越強,收益質量越好。在對該指標進行分析時,可以進行連續幾年的對比,以分析其變化趨勢。如果該指標穩定在較高的水平且逐漸增大,說明該公司的主營業務鮮明,可以預期其現有收益有較好的持續性。
 
  其次,可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占凈利潤的比重進行分析。企業的交易事項按其發生的頻率可分為經常項目和非經常項目兩類。經常項目產生的收益稱之為經常性收益,通常表現為營業利潤及長期投資收益。非經常項目所產生的收益稱為非經常性收益,通常表現為短期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在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收益與非經常性損失相抵后的凈額稱為非經常性損益。經常性損益是公司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續性,投資者可以據此來預測公司未來的盈余能力以及判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而非經常性損益具有一次性、偶發性的特點,投資者無法通過非經常性損益來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非經常性損益占凈利潤的比例越高,則盈余質量越低。
 
  2. 收益的成長性分析
 
  首先,可用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指標進行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是指本期主營業務利潤增長額在上期主營業務利潤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質量成長性的指示器。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表明了主營業務利潤相對于其過去的增長態勢。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說明該公司收益成長性越強,收益質量越高。
 
  其次,可用經營現金增長率指標進行分析。經營現金增長率是指本期經營現金凈流入增長額在上期經營現金凈流入中所占的比重。主營業務增長的同時應伴有經營現金的同步增長,否則主營業務利潤的現金保障性就越差,收益質量自然就低。所以,經營現金增長率同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一樣,是衡量企業收益成長性的指示器。
 
  3. 收益的現金保障性分析
 
  收益的現金保障性即會計收益的變現能力。一般認為,會計收益的變現能力越強,其未來不確定性就越低,會計收益的質量也就越高。
 
  收益的現金保障性首先可用銷售現金比率指標進行分析。銷售現金比率是指經營現金凈流量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該比率反映每元銷售得到的凈現金,比值越大,表明每元銷售能收回的現金越多,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越強,收益質量越好。另一方面,當該比率降低時,投資者在關注其經營現金流量是否的確減少的同時,還要注意企業是否有虛增收入的可能。因為虛增收入使銷售額增大,該比率降低,而虛增的收入計入應收賬款或在類似科目掛賬,且將來不會有實質上的現金流入,又會導致該比率在下一個會計期間繼續降低,進而導致收益質量低下。
 
  其次,收益的現金保障性可用營業利潤經營現金比率指標進行分析。營業利潤經營現金比率是經營現金凈流量在營業利潤中所占的比重。該指標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每1元營業利潤實際收到多少現金,如果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有部分營業利潤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企業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經營現金凈流量才是企業經營中產生的能完全使用的資金,是企業現金的主要來源,通過這個指標能準確地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
 
  第三,收益的現金保障性可用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指標進行分析。一般而言,經營性現金凈流量是衡量一個企業自我創造現金能力的指標,經營現金凈流量為正是一個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保障,沒有經營現金凈流量保證的收益,其質量是不可靠的。如果該指標值為0或負數,說明其經營活動產生現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來自于經營活動之外,或者經營活動產生的收益不穩定、不可靠,而不論是上述哪種情況都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較低劣;如果該指標值大于0但是較小,說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較差。因此,上述指標值越高,說明收益的質量越好。
 
  第四,收益的現金保障性可用凈利潤現金比率指標進行分析。凈利潤現金比率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之和減去應計財務費用的付現支出后所得數額在凈利潤中所占的比重。該指標將經營現金凈流量調整為因凈利潤而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使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保持一致,反映的是企業每1元凈利潤中實際收到的現金。指標值越高,說明收益產生現金的能力越強,收益的質量也越好。
 
  4.敏感賬戶的分析
 
  敏感賬戶是指一些有可能被用于操縱利潤的賬戶,如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各種準備金賬戶等。對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賬戶的分析應著重于其列支項目的合理性。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操縱利潤,不把當期費用計入損益而將其資本化—列入無形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因此,該賬戶中不合理的列支會影響收益質量。對應收賬款的分析應注意其增長與過去的經驗數據是否一致。為了達到利潤目標,公司可能放松信用政策,或者將以后年度的銷售提前到當年,這些都可能影響收益質量。對其他應收、應付款賬戶的分析應注意其余額大小。正常情況下,這兩個賬戶的余額應該不大,如果過大,可能是發生了某些異常情況。事實上,許多上市公司都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其他應收款往往用于隱藏潛虧,而其他應付款往往用于隱瞞利潤。對各類準備金賬戶的分析應注意準備金的計提是否足額,有無大額的轉回。準備金計提不足會造成當期利潤虛增,而發生大額轉回時,則可能是公司將以前年度收益轉到當年,這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