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費用保障倍數的計算公式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利息保障倍數指的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數(interestcoverageratio),又稱已獲利息倍數(或者叫做企業利息支付能力比較容易理解),是指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它是衡量企業償還債務利息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表明企業經營業務收益相當于利息費用的多少倍,數額越大,償債能力越強。因此,準備放貸的人應根據利息保障倍數等財務指標,綜合分析,做出明智的選擇。

利息保障倍數的公式是什么?

利息保障倍數=EBIT/利息費用

公式中:

(EBIT)=利潤總額+財務費用(這里的財務費用不僅包括財務費用的利息費用,還包括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分子:息稅前利潤(EBIT)=凈銷售額-營業費用

息稅前利潤(EBIT)=總銷售收入-總可變成本-固定經營成本

分母:“利息成本”:在我國的會計實踐中,利息費用作為財務費用入賬,不單獨入賬,外部用戶通常無法獲得關于利息成本的準確數據,分析人員通常使用財務成本而不是利息成本來計算,因此存在錯誤。

利息保障倍數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對償還債務的保證程度。它是衡量企業長期償付能力的重要標志。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利息保障倍數應大于等于1倍,且比值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利息保障倍數過低,企業將面臨虧損,無法到期還本付息,信用評級下降等風險。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