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的涉稅賬務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的涉稅賬務處理是會計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如果不太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別擔心。本文數豆子就針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和大家做一個相關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的涉稅賬務處理

新7號準則下,商業實質、公允價值和關聯交易是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計量的關鍵考慮要素,鑒于新準則的可靠性,審計機構、證券監管部門、司法部門等應加強監督、加大處罰力度,從準則外部保證準則實施的恰當,防止利潤操作等行為的發生。

新《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而稅法上對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則按計稅收入處理。二者之間在流轉稅方面處理的差異值得財務管理者注意。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增值稅會計處理

會計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本文主要討論公允價值下的涉稅處理。

稅法規定,非貨幣性交易都應該做視同銷售處理,按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計稅價格)確認其計稅收入。在以物易物活動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雙方都應按照換出貨物的市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其他合法票據。此處,換出貨物的市價等同于新準則中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無論是固定資產還是存貨的公允價值都應以其含稅價作為確定的基礎,因為含稅價等同于市價。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經與乙公司協商,甲公司將庫存原材料與乙公司生產的庫存商品進行交換。甲公司換出原材料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均為220萬元。乙公司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為180萬元,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均為220萬元。假設甲乙公司換出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該交換具有商業性質,不考慮除增值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

分析:以甲公司為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定,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舊準則是視同銷售處理),以公允價值確定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另外,如果換出的資產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應作為“利得”或“損失”,記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換出的資產是長期股權投資的,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規定,應計入“投資收益”。

甲公司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188.03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1.97萬元

視同銷售的稅法和會計核算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銷售”本為財務會計用語,意指經營者發生出售貨物(產品和商品)、出售(轉讓)不動產、無形資產、提供勞務等,并且獲得相應的貨幣與其他經濟利益的行為。

“視同銷售”屬于稅法的一項特殊規定,是指納稅人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的規定,在發生處置資產(產品、商品、不動產、無形資產等)或提供勞務的業務時,不能同時滿足確認“銷售”成立的五項條件,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的規定不作為“銷售”處理。但是按照稅法的規定,處置該項資產或提供勞務的業務應確認為“銷售”,并應計算繳納各項稅款。因此,稅法將此類業務稱為“視同銷售”。

如上所述,“視同銷售”是由于會計準則(制度)與稅法的差異產生的。

目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法規均制定了“視同銷售”方面的規定。由于各稅種的規定存在差異,故納稅人容易發生錯誤履行納稅義務的問題。

以上就是關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的涉稅賬務處理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閱讀完之后能有所收獲,更多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流轉稅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將持續為大家分享精彩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