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負債不能等于資產減所有者權益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導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對于會計來說這個公式是非常熟悉的,它也是會計核心要素之一。但是在實際工作處理債務的時候,有些人卻發現負債并不是簡單的資產減去所有者權益,負債為什么不等于資產減所有者權益?

負債為什么不等于資產減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者所剩的凈額,不包負債。

其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行了。你借兩萬塊錢買了輛車,資產增加,然后因為是你借的錢,所以負債也增加。所有者權益并沒有變動,所有者權益反應的是企業的經營成果。

假設你今年盈利了二十萬,所有者權益增加了。同樣你這二十萬,在資產科目里也有增加,所有資產等于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

資產減負債等于所有者權益加利潤對嗎

資產減負債等于所有者權益加利潤這個說法不夠準確;例如以下等式分析:

會計等式(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即:資金運用=資金來源。

該等式是會計記賬、核算的基礎,也是編資產負債表的基礎,它表明了股東與債權人兩者在企業的資產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額。在負債不變時資產與所有者權益同方向變化,所有者權益不變呢,資產就與負債同方向變化,而當所有者權益與負債都變化的時候,其資產的變化則等于兩者之和。

會計等式(2):收入-費用=利潤(或虧損),即:得到的-付出的=賺的(或虧的) 企業的目標就是賺錢,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為這筆收入所花的費用還有剩余,企業才算是盈利了。

會計等式(3綜合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企業在經營中,“收入-費用=利潤”中的利潤就表明現金流入大于現金流出,也就是企業資產增多,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一時刻負債不變,賺與賠都是股東的。

新的所有者權益=舊的所有者權益+利潤=舊的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而,新資產=負債+新所有者權益=負債+舊的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