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中存貨周轉率體現了企業營運能力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目錄

1. 存貨周轉率指標的基本信息

2.存貨周轉率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3. 存貨周轉率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3.1 銷售滯后或銷售下單生產量過多的原因

3.2 采購量超過正常標準,造成庫存材料過多

3.3 生產效率低和生產不合格導致的材料缺失或返工造成入庫滯后

3.4研發索樣后材料變更導致的材料呆滯

3.5管理造成的庫存呆滯

1. 存貨周轉率指標的基本信息

1.1 計算公式: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1.2 公式分子:

為主營業務成本,即累計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金額,也有個別書上用主營業務收入。

本文中用的是主營業務成本,原因是主營業務成本和產品生產入庫成本金額基本一致,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之間還有一部分的毛利,以主營業務成本為計算因子,一方面有利于計算結果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有利于對本文中后續提高存貨周轉率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

1.3 公式分母:

為存貨平均余額,教材和書中計算存貨平均余額都是用:(年初存貨期末余額+年末存貨期末余額)/2。

本文中對于存貨平均余額的計算建議是采用計算期內所有月份的存貨期末余額加總平均計算的結果,原因在于期初和期末余額計算依據只有兩期,很容易通過弄虛作假、不入庫或虛假入庫、延遲入庫或提早入庫等方式影響存貨期末余額大小,那么將計算期內的每月納入擴大計算周期可以減少虛假成分,做到計算出來的平均存貨余額相對準確。

存貨平均余額=(N個月的期末存貨余額相加)/N

2.存貨周轉率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2.1 減少庫存積壓和資金占用;

2.2降低產品銷售呆滯和材料呆滯的風險:

2.3 提高對生產效率和生產進度的管控;

2.4 提高銷售訂單下單生產的準確性;

2.5 提高采購量的準確性;

2.6減少研發過程索樣差異造成材料采購進來呆滯風險。

3. 存貨周轉率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3.1 銷售滯后或銷售下單生產量過多的原因

3.1.1 問題來源:

這個原因主要是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生產下單和入庫及時,不影響銷售,只是銷售量存在偏差;二是銷售下單生產量過大,銷售處于正常情況,導致滯銷的產品和材料庫存金額大。

3.1.2 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原因,在設置營銷相關負責人的考核指標時,一般企業都有銷售量或銷售額的量化指標,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這只能是解決銷售問題,未能解決下單生產量過大問題,因此,本文建議要增加營銷相關負責人的下單銷售率的KPI考核指標:

下單銷售率=銷售量/下單量*100%

即考核營銷部門在一定的時期內要將下單生產入庫的產品的銷售率要達到一定的比率,不是以銷定產會的企業,設置如下單銷售率90%視為達到目標,允許存在10%的誤差,這是正常的銷售情況。

多種產品可以按照計算結果平均數,或者對產品銷售的重要性設置權重,假設有A、B、C三種產品,可以設置A產品權重50%、B產品權重30%、C產品權重20%,同樣可以計算得出企業的目標管理結果。

設置銷售額或銷售量結合下單銷售率的KPI考核指標,可從根本上解決營銷部門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多下單,或為了提高存貨周轉率少下單,從而要求營銷部門綜合考慮市場原因,下單生產量會更加合理,銷售會更加有壓力。

3.2 采購量超過正常標準,造成庫存材料過多

3.2.1 問題來源:

目前,大部分企業使用的ERP系統在采購系統中對于采購量的計算都是相對準確的,不會存在較大的采購量偏差。

造成采購量偏差的原因有:一、有時為了采購價格能降低一些,供應商對采購量會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會造成采購量大于下單量的情況;二、生產過程中會有合理的正常損耗、售后維修所需材料、研發過程中的領料、采購發樣或品管封樣等情況,也要求采購會有多出一些采購量,也有可能會造成采購量偏差;三、采購部門異常操作或采購下單出現錯誤。

3.2.2 解決方案:

針對供應商對價格讓步而要求的采購量,采購部門需進行談判,盡可能降低采購量或合理制定采購量,一經確定后,在此范圍內的采購量超量視為正常采購。

針對合理損耗、售后等以上所述正常原因所需材料,由采購部牽頭要求各相關部門按月報送需求量,采購部統一匯總加進生產下單需求。

同時,要設置采購部負責人的采購量準確率KPI指標:

采購量準確率KPI=采購量/(生產下單需求量+其他用途需求量)*100%

綜合考慮實際供應商、生產和材料采購,采用比如準確率達到95%視為滿足考核要求。

3.3 生產效率低和生產不合格導致的材料缺失或返工造成入庫滯后

3.3.1 問題來源:

生產過程造成的原因來源于多方面,有員工能力和水平比較大、生產和工藝培訓不到位、生產員工和主管疏忽大意造成產品不合格等。

3.3.2 解決方案:

生產員工招聘提高要求,有相同經驗或學歷較高者,同時增加生產培訓和培訓結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培訓工作和制作生產作業指導書可以聘請研發部技術部人員協助,因為技術部對產品結構和功能及操作比較熟悉。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對生產主管要增加兩個KPI的考核指標:

生產合格率=合格入庫產品/下單生產量*100%

生產計劃完成率=實際生產時間/計劃生產時間*100%

綜合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可以設置一定權重,也可以按照五五開的權重。

3.4研發索樣后材料變更導致的材料呆滯

3.4.1 問題來源:

研發過程中時常發生需要用到新材料,這就需要研發部經常要向材料供應商索要樣品材料,一旦樣品材料滿足研發的要求,就可以進行材料確認并移交采購部聯系供應商,以便日常量產采購。

不過,由于研發部索要材料的品種眾多,且很頻繁,容易造成部分相同功能的材料重復采購;也有材料確認后,研發部發現還有更合適的材料應用于研發,就會造成原先采購的材料呆滯。

3.4.2 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問題,有兩個解決途徑,一是研發部在索樣時范圍擴大,多渠道尋求新材料,即在初始時就從多種材料中確認;二是項目負責人要兼負新材料的確認和新材料變更工作,在發生材料變更15天內做材料變更手續,錄入ERP系統并在此流程中加入如何處理舊材料的流程,研發、采購和財務共同簽字確認。

3.5管理造成的庫存呆滯

3.5.1 問題來源:

實際企業管理中,入庫差錯、管理疏忽等原因都會造成庫存呆滯,堆放在倉庫中無人問津,造成產品滯銷、材料呆滯。

3.5.2 解決方案:

以財務部為牽頭部門,倉庫配合,定期盤點,如有ERP系統可以在庫存管理中應用呆滯料管理系統,系統可直接根據設置的條件查詢出來呆滯料,特別注意庫存數量30天內(視企業實際庫存管理情況定天數)無變動的,列出呆滯料清單。

定期(如1個月或1個季度)召開呆滯料庫存管理會議,財務部牽頭,采購部、品管部、研發部、倉庫、售后、銷售部等相關部門,分析呆滯料形成原因,并對這些呆滯料的處理走出決策:呆滯產品是否正常銷售或打折處理、呆滯材料是否可以用于研發或售后、呆滯材料是否可以以原價或打折價退回供應商等處理方式,與會部門共同簽字處理,定期這樣處理,從而可大幅降低庫存呆滯金額。

綜上所述,從銷售和庫存管理入手,兩頭并進,分析銷售和庫存周轉具體存在哪一方面的問題,對癥下藥,有效決策,提高存貨周轉率。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