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怎么學好,會計網課推薦正保。下面一起來看看會計知識。
納稅管理之購貨對象的選擇方式2
二、從現金凈流量和價格折讓臨界點進行分析,甲乙沒有差別
下面我們從財務管理中現金凈流量的角度進行選擇,我們會得出結論:兩種方案的現金凈流量是相等的,即無論是從甲企業購買貨物,還是從乙企業那里購買貨物,并沒有根本區別。因為供貨方提供的價格正好處在價格折讓臨界點處。
所謂價格折讓臨界點,是指在售價相同的前提條件下,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進貨的現金凈流量,與從一般納稅人企業進貨的現金凈流量相等,此時的進貨價位。在價格折讓臨界點處,采購企業購進環節多支出(或少支出)金額等于納稅環節少支付(或多支付)的稅款金額。
此處為了簡單說明道理,我們只考慮銷售收入、進貨成本、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所得稅。經過下面的測算,我們發現從兩個納稅人處采購的現金凈流量是一致的。此時,選擇一般納稅人甲跟小規模納稅人乙沒有差別。
從甲企業購進:
現金凈流量=
[2200-2000-(2200x17%-2000x17%)x(1+7%+2%)]-[(2200-2000)-(2200x17%-2000x17%)x(7%+2%))]
x25%=113.705
從乙企業購進:
現金凈流量=[2200-1583.69-(2200x17%-1583.69x3%)x(1+7%+2%)]-
[(2200-1583.69)-(2200x17%-1583.69x3%)x(7%+2%))]x25%=113.705萬元
比較兩個方案,我們得出結果,方案一在購進環節多付出現金416.31萬元,在納稅環節少繳稅金416.31萬元;方案二在購進環節少付出現金416.31萬元,在納稅環節多繳稅金416.31萬元。最終,兩者現金凈流量一致。
上述結果說明:在本案例給定的前提條件下,方案二的購入價位1583.69萬元正處于價格臨界點上。某企業無論選擇甲企業還是乙企業,結果沒有差異。
三、綜合考慮貨幣時間價值,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乙更合理
除了稅收、凈現金流的因素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另一個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有價值的,今年的一元錢同五年前的一元錢價值是不一樣的,因為貨幣資金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與再投資,貨幣的總金額會有所增加。方案一在采購環節現金流出量比方案二多708.80(2340-1631.20)萬元,選擇從乙企業處采購的話,相當于增加了企業用以投資所需要的流動資金,并且這種流動資金是在籌資成本、使用費用沒有增加的前提下。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小規模企業更有利于企業節約開支、有利于某企業未來的發展。
此處,需要提醒某企業,如果選擇從小規模納稅人處采購原材料的話,需要保證取得的發票是合規的,進項稅額是能抵扣的。例如某企業采購時,小規模納稅人乙提供的增值稅發票是第三方開具的不合規票據,此時案例中的價格折讓臨界點需要重新計算,企業將會重新做選擇。另外,企業從自身經濟利益考慮,某企業也應該在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時候,于采購前與乙企業約定好由乙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通過上面某企業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企業財務人員在日常納稅管理時要用發展的眼光,要為企業創造綜合效益,如果僅僅從某一方面或者眼前利益考慮,很難評價項目決策的好壞,甚至得出不合理的決策。只有從綜合效益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才能保證得出正確的有利于企業整體利益的納稅管理決策。
以上就是關于會計基礎怎么學好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會計培訓相關內容。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