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級數學在線課堂
發布于:2021-06-18 18:24:52初中三級數學在線課堂,在線學習可以到簡單學習網。
初中數學老師都是怎么補課的?如果我是數學老師,我是不會告訴你數學老師是怎么補課的;因為這既是“生意經”,也是“潛規則”。但是,我不是數學老師,我可以告訴你一些數學老師補課的方式方法!
我曾經去冒充一個孩子的家長(沒有惡意的),去找補課老師,專門補數學。在補習班行業,數學老師非常吃香。有的家長是找大學生補習,有的家長則是找中學老師補習。但是毫不客氣地說:大學生補習的效果肯定還是沒有中學老師的補習效果好!
原因很簡單:從做題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和中學老師做題都沒有問題,都能夠把題解答出來;但理解學生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就不如中學老師了。中學老師知道什么是重點,學生對于該知識點有哪些問題,如此等等,在了解學生和重點知識方面,大學生不如中學老師。
那么,中學老師是如何補課的呢?三個步驟講給你聽:
第一,重視和學生進行平等溝通,鼓勵學生戰勝困難,攻克難題。
有經驗的老師補課,并不是一上來就給學生講題,而是首先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關系非常平等,大多都是以朋友的語氣交流溝通。這樣的話,學生就容易接受。同時,老師還會對學生進行“思想穩定工作”,激勵學生勇敢地面對數學難題,再苦再累都要忍住,有了這個決心和心理準備,學生才能很快地進入狀態。對于這一步來說,大學生基本上忽略。
第二步,通過做試卷的方式,檢測學生的數學水平。
補課學生究竟有什么樣的水平?老師必須心里面要進行了解和把握。由于補課老師并未教過學生,所以對學生的基礎不太清楚。但是,有經驗的老師就會先給學生做一套試卷,試卷不是很難,通過試卷完成情況來把握學生的數學水平。然而就方便“對癥下藥”,制定補習方案。
第三步:講練結合,通過做題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收獲。
可以說,補習班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做題”,而真正“講課”的時間相對較少。老師這樣安排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講得過多,學生不落實,不練習,就算學生聽懂了,知識也無法得到鞏固。講完就練,然而根據練習的情況對補習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這樣,學生的進步就會很快。
除開以上“三個步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準備”:
一個真正有經驗的補課老師,其補課內容是連貫的、系統的、階梯性的。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收獲,補課老師需要將知識“系統化”;另一方面,也為了得到更多的補課收益,補課老師也常常將補課內容進行“階梯化”。
“系統化”和“階梯化”都是數學老師的“重要準備”。
老師在補課之前,必須將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高中數學進行分類和分階段,將其每一個階段的知識點梳理出來,這是其一;
同時,還要準備足夠充分的訓練題,以便學生在聽完課之后做對沖訓練,鞏固所學知識,這是其二。
這樣一來,每個補課的學生是處于什么水平,應該補習一些什么內容,目標將會達到什么層次,數學老師都會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夠保證更多的學生在補課中有所收獲!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如果選擇去補課,則要注意:
①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意志力;
②必須對老師所講例題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模仿;
③依葫蘆畫瓢,及時根據老師的例題完成相關練習;
④對關鍵性公式必須背誦并理解。
這四個方面每一點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點,都可能達不到理想效果,白白地浪費了昂貴的補課費用。如果你是學生,反思一下自己存在哪些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構建智慧課堂?首先先分清是智慧課堂還是智慧教室,智慧課堂更側重思維的導向,智慧課堂更側重于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初中數學教學在我看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智慧課堂:
1.從整個貫穿的域度,從老師層面上進行串聯,調整教材的順序(有些時候教材的前后深度不銜接,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邏輯慣性不易養成)。
2.一定量的優質練習題的訓練,不在題量,而在解題思路,我始終認為,初中數學,一道能讓學生get到題意,看破陷阱,就夠了再多練習就是無益,所以一定要保證優質刷題。
3.數學的具像化呈現,數學是抽象的,但是數學的本源是形象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原理具像化,更容易理解。
4.最后最關鍵的是,根源,為什么要智慧課堂?結果是什么?能讓學生懂數學,用數學,從而熱愛數學,但是初中生面臨的問題是什么,考上高中,好了,回歸本源,捷徑,學好數學,歸納能力是必備技能,能從題干中看破考點、歸納考點,一一對應,并從容自如,這才是數學智慧課堂設立的根基。
教師應該怎樣教好初中數學?身為公辦初中一線教師,嘗試從班級教學的角度回答樓主的問題。
剛出來工作時,就聽到不少前輩的教誨:“要想成績好,就要多點跑!”有時開會也能夠聽到類似的說法:“出成績最有效的,還是人盯人的做法?!绷硪环矫?,從平時的階段考成績看,許多成績好的,的確是非常勤奮的教師;成績較平庸的,似乎是勤奮程度相對落后的教師。這似乎在支持一個觀點:教學是一件體力活,吃的是青春飯。
我一開始也是相信的,直到后來不斷地從成績中發現“清流”,有些教師平時看起來并沒有那么勤奮,但是階段考試成績卻相當亮眼,而且很穩定。比如最近的一次鎮統考,有個交流過來的物理同事,他教的一個班是C班,平均分47.2分,有11個人及格,而第二名的班級,平均分46分,有7個人及格,被他甩開一點距離;他教的另一個是B班,平均分66.3分,有34個人及格,而唯一的另一個B班,平均分才62.2分,只有26個人及格,被他甩開了好長一段距離。
他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周圍同事對他的驚嘆:“太厲害了,平時沒見他抓過學生??!”“對啊,而且也很少見他提前進入課室上課啊!”“趕緊組團去聽課!”可以看出滿滿的羨慕妒忌恨。盡管沒做過詳盡的調查,但我初步的感覺,是這位同事有一套自己的教學系統,而且相比其他同事要更加高效。
對于教學,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體力教學,另一種是系統教學。體力教學是指教師親自推動各項教學常規的開展,而系統教學是指教師借助系統來推動各項教學常規的開展,自己只需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行。兩者相比,我更傾向于后者。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有兩座山,一座是南山,另一座是北山。每座山上都有一座廟,里面住著一個小和尚。兩座山之間,隔著一條小河。每一天,南山小和尚和北山小和尚都會下山挑水,兩人相遇在小河邊,一邊挑水一邊聊天,日子過得很快樂。
有一天,南山小和尚下山挑水,發現北山小和尚不在,等了許久還是沒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南山小和尚很奇怪:“這么多天沒下來挑水,北山小和尚是不是病了?”
又過了幾天,南山小和尚決定去探望北山小和尚,他越過小河,爬到北山小和尚所住的廟里。進去后發現,北山小和尚沒有生病,而是在休閑地打著太極拳,優哉游哉的。
南山小和尚詫異地問:“這幾天沒見你下山挑水,你怎么還有時間打太極拳,你喝什么?”北山小和尚熱情地邀請他來到后院,指著后院的一口水井:“我現在喝水就是靠它!”南山小和尚驚呆了。
原來,在過去一起挑水的日子里,每次挑完水回去,南山小和尚就累趴在床上,懶懶地不想動。北山小和尚回去之后也很累,但他每天堅持做一件事,就是到后院挖井。有時體力足,就多挖一點;有時體力少,就少挖一點,唯一不變的,是從不中斷。挖井的日子很漫長,但是從挖通的那天起,北山小和尚再也不需要下山挑水,過上了南山小和尚想象不到的悠閑的日子。
對我們來說,故事里的“水井”,就好比個人的教學系統。剛走上講臺,每個教師都還沒有自己的系統。有的教師每天疲于應付各種常規工作,處理各種意外,閑下來就趕緊休息消遣;而有的教師盡管同樣的累,但每次閑下來,都會努力搭建自己的教學系統。盡管搭建教學系統的時間很漫長,但是一旦成功運行,教師的時間會得到極大的解放。對于沒有系統的教師來說,他們好像不需要那么勤奮,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與體力教學相比,系統教學有兩個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收益空間更大。
體力教學中,你需要親自推動工作中的每個環節,精力因此被分得很散;而在系統教學中,你可以通過系統撬動更多的資源,形成更大的力量來推動工作,這樣收益會更大。就像北山小和尚,有了水井,他只要走幾步,就能源源不斷地打到水;不像南山小和尚,想要喝水,只能自己下山挑,每一個環節都要操心。
另外,在體力教學中,每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你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決定了教學成果的天花板;而在系統教學中,決定教學成果上限的,是系統的效率,你只需要把精力用于改進系統,就能使教學成果得到提升。就像北山小和尚,有了水井,他想打水更方便,可以安裝一個水龍頭,只要擰開,想要多少裝多少;不像南山小和尚,他想得到更多的水,要么多跑幾趟,或者每趟多挑幾桶水,自己累壞不說,挑到的水還是遠遠比不上北山小和尚。
第二個優勢是收益更加穩定。
在體力教學中,你需要親自投入時間和精力去開展工作??墒?,你的時間和精力很難保持穩定。一方面,除了教學,你還需要處理許多其他工作上的業務,有時一忙起來,可能連備課都沒時間,這時,教學的開展就會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學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為了保證穩定教學的收益,你需要不斷地幫助沒跟上的學生,這對精力的儲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再說,人的精力也總有高潮和低谷,有時生病了,想開展教學也有心無力,更不用說穩定收益了。
在系統教學中,推動各項教學工作開展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的教學系統。你只需要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行,就能保證教學收益的穩定。維護系統所花的精力并不需要很多,因為系統撬動的資源起到了一個放大的杠桿作用;而且系統一旦運行起來,往往會有一個慣性,即便你偶爾減少精力的投入,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開展。記得有一次上課鈴響,我忘了是自己的課。學生過了五分鐘才過來告訴我。本來想著課室里會亂成一團,等我趕到課室時,卻發現學生按照往常的流程做完了課前小測,這五分鐘也沒被耽誤。
由此可見,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建立個人的教學系統絕對是一件性價比極高的事情。那么,怎樣有效地建立個人的教學系統呢?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明確目的。
我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反復想著如何搭建數學作業系統。從出題、布置、收回、批改和點評,每個環節精心設計。每次設計完都信心滿滿,但總是沒過幾天就被現實打臉。要么是來不及出題,要么是作業積壓改不過來,要么是沒時間點評,總之各種Bug出現。
后來我找到了原因,我一心想著搭建作業系統,卻從沒想過自己想通過這個系統得到什么,這就犯了一個“把手段目標化”的錯誤。系統是幫助我們開展教學的工具,如果不清楚我們想得到什么,單純為了搭建系統而搭建系統,最后很可能會事如愿違。因此,搭建教學系統的第一步,是明確我們想要的結果。
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和考好數學。前者是學習的本分,后者是基于現實的需求。從學生的行動上看,學好數學的核心是提升實力,而提升實力的本質,是數學知識點的積累;考好數學的核心是穩定發揮,而穩定發揮的本質,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應試技巧。因此,我們建立教學系統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有效率地積累知識點,以及建立應試技巧。
第二步,是盤點資源。
明確了結果,下一步就是盤點資源,看看身邊有哪些資源能為我們所用。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搭建教學系統,撬動更多的資源,讓有限的精力得以放大。
從時間維度看,我們可用的資源有課堂、作業、培輔、測驗,以及其他工作時間;從空間維度看,我們可用的資源可以分為物質和人力,前者包括各類資料和工具裝備,后者包括學生、同事、學校和家長。
盤點資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經常自問:“這個資源可以幫助我的教學做什么?”有時候我們容易被過去的經驗所困,對眼前的資源視而不見,自問這個問題能夠幫助我們主動發掘身邊資源的價值,有時候會有新的點子出現。比如在剛開始執行課前小測時,我是請科代表提前一天把題目抄在小黑板上,等到上課時把小黑板一掛就行。后來每間課室安裝了實物投影平臺,我發現只要對Word文檔稍加排版,就能把題目投影出來,這樣準備時間大大縮短,科代表也不用太辛苦了。
第三步,是優化流程。
明確了目的,盤點了資源,下一步就是使用資源達到目的,這就需要我們制定相應的流程。可是,流程一多起來,如果不能得到有序合理的安排,就容易造成無用的堆砌,也難以構成系統。因此我們需要對流程進行優化。
優化流程包含四個小步驟。
第一小步是計劃,針對教學的每個環節,快速制定一個可執行的行動流程。比如出課前小測的題目,我就有一套流程,先點開自制的知識點清單,接著登錄菁優網,然后根據既定條件和篩選條件來選題,最后配置成一份課前小測題目,排版打印交給科代表備用。有了行動流程,就可以避免每次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做,極大地降低了行動成本。
第二小步是執行,有了行動流程,就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教學的實踐中去。比如出課前小測的題目,想好流程后,我就把它記錄在云筆記中,每次需要出題,就先查看這套流程,然后按照流程行動。有的人可能要問:“這么草率,遇到問題怎么辦?”的確,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但是問題意味著改進系統的機會,我們需要的是歡迎問題,而不是想辦法逃避問題。有的教師因為害怕問題暴露,對自己的行動流程反復修改,就是不投入使用,這種企圖憋大招的選擇,反而會阻礙了系統的改進。
第三小步是檢查,在行動流程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對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記錄。記錄包括兩個內容,一個內容是有助于推動教學開展的流程,比如課堂上,如果發現學生死氣沉沉,講個笑話往往能夠瞬間活躍氣氛,調動學生的狀態;另一個內容是阻礙教學開展的流程,還是這個例子,你發現學生死氣沉沉,不是講個笑話,而是怒氣沖沖地把全班痛罵一遍,結果可能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抵觸,你接下來的講課就更加沒人用心聽了。
第四小步是調整,對阻礙教學開展的流程進行調整,使之轉化為有助于推動教學開展的流程。調整的基本思路有三個。一個思路是添加有用的流程,比如前兩年開始,我在多次分析學生的成績后,決定為課堂添加一個流程,就是課前小測,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雖然正課時間被占用了不少,但是學生的成績卻得到提高。
另一個思路是剔除無用的流程,比如周末作業,我原來會很勤快地布置周末作業,后來發現完成質量不敢恭維,點評效果低下,于是決定取消周末作業,把省下的力氣花在平時的作業上。結果發現學生很開心,平時作業也做得賣力,成績也不會因此而下降。
還有一個思路是重組現有的流程。重組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方法是串聯,即改變流程的順序。比如平時測驗,我原來的做法,是批改完兩個班的試卷后,再分析學生對哪些題目做的不好,每次都搞得很累;我現在的做法,是一邊改試卷,一邊把學生的錯誤簡單記錄在我的試卷上,還沒改完一個班,我就已經知道學生哪些題目做的不好了,至于改卷的速度,剛開始會慢點,到后來不需要再記錄學生的錯誤,就會變得飛快。
另一個方法是并聯,即把某些流程合并。比如平時的作業,我原來的做法,是布置作業、上交批改、發回訂正和課堂點評,發現滯后性很嚴重,一是我作業常常改不過來,二是當我點評的時候,學生都忘了當時的題目了;我后來做出調整,把批改和訂正合并起來,流程變為前一天布置作業,接著第二天課前學生自我訂正,然后課堂點評回收,發現點評的效果大大提高,而且節省了批改作業的時間,我只需要檢查學生的訂正情況就好了。
每當做完一次調整,你會得到一個新的行動流程,相當于開始了新一輪的計劃、執行、檢查和調整,在這個不斷進行的良性循環中,你的教學系統得到持續地迭代升級,最終完善成熟。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建立教學系統的時間如此漫長,我會不會等不到系統帶來收益的那一天?”其實不用擔心,建立教學系統是一件具有復利效應的事情,起初收益緩慢,但越往后會越快,而且效果驚人。就拿我這個普通人來說,剛出來工作時,同一批進來的同事基本上都滿載榮譽,而我一直穩居年級倒數。焦慮了兩年,我才發現原來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學系統;接著又花了三年的探索試錯,系統總算有點成型。第六年接手的一屆學生,我第一次拿到教學生涯中的期末年級第一,而這個年級第一,伴隨著這一屆學生,連續拿了四次。這屆學生畢業后,也就是現在,目前的兩次階段考,還能保持年級前列,也算是對教學系統的一個有力驗證吧!
-End-
以上就是關于初中三級數學在線課堂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繼續分享與初中輔導相關的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