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應納稅額 應稅所得率是什么意思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應稅所得率是稅務機關對采用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企業,以及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核定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所確定的比例,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占應稅收入的比例。

比如,某制造型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征收采用核定應稅所得率,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為10%。企業2019年實現收入500萬元。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應納所得稅額=500萬元*10%*25%=12.5萬元

應稅所得率不屬于稅率的范疇,是由稅務機關根據不同行業的實際銷售利潤率或經營利潤率等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測算得出,用于確定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從而計算出企業最終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附列“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幅度標準”和“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應稅所得率表”

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的幅度標準(單位:%)

行業 應稅所得率

農、林、牧、漁業 3—10

制造業 5—15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4—15

交通運輸業 7—15

建筑業 8—20

飲食業 8—25

娛樂業 15—30

其他行業 10—30

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應稅所得率表(單位:%)

行業 應稅所得率

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 5—20

建筑業、房地產開發業 7—20

飲食服務業 7—25

娛樂業 20—40

其他行業 10—30

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的征收方式主要包括兩種,即一種是查賬征收,另外一種是核定征收。核定征收是由于企業的會計賬簿不健全,而且存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的情況,或其他原因難以準確確定企業的應納稅額時,稅務機關分別采用核定應稅所得率和核定應稅所得稅額等方法,來核定企業應納稅款的一種征收方式。

采用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或應納稅所得額=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核定應稅所得率的征收方式。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向采用核定征收所得稅的企業送達《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企業收到《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鑒定表》后,需要在10個工作日內,填好該表格并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申報納稅管理,一是當地主管稅務機關根據企業應納稅額的大小確定企業按月或按季預繳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預繳方法一經確定,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改變。

二是企業需要按照確定的應稅所得率計算納稅期間實際應繳納的稅款,進行預繳。按實際數額預繳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按上一年度應納稅額的1/12或1/4預繳,或者按經主管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

三是企業預繳稅款或年終進行匯算清繳時,應按規定填寫《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B類)》,并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時限內報送當地主管稅務機關。

總之,應稅所得率是稅務機關對采用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企業,在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時所確定的比例,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占應稅收入的比例。應稅所得率不是稅率,是稅務機關根據行業利潤率等測算得出,用于確定應納稅所得額。企業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預繳和匯算清繳。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