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合伙企業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如何確定合伙企業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會計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協議約定或者出資比例等四種方式確定。如果不太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別擔心。本文數豆子就針對企業合伙人應納稅所得額和大家做一個相關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確定合伙企業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一)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 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二) 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 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三) 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 應納稅所得額。

(四) 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 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

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根據上述規定,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協議約定或者出資比例等四種方式確定,并不代表不分配就不納稅。“先分后稅”原則是指合伙企業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并不是指分配后交稅,因 此,即使合伙企業沒有做出利潤分配決定,合伙人也應當按照分配比例確定的應納稅所得 額計算繳納稅款。

 

個人合伙企業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規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繳納企業所得稅,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091號)規定,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合伙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計算方法。合伙企業的投資者按照合伙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沒有約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應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1.合伙企業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2.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3.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4.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伙人在計算其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用合伙企業的虧損抵減其盈利。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確定合伙企業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閱讀完之后能有所收獲,更多與企業合伙人應納稅所得額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將持續為大家分享精彩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