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載折舊與一般折舊和稅收折舊的區別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賬載折舊與一般折舊和稅收折舊的區別,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賬載折舊與一般折舊和稅收折舊的區別

答:賬載金額是財務軟件按照會計準則計提的折舊金額,稅收金額是按稅法口徑計算,當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在會計和稅法口徑不一致時會稅收差異,涉及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比較深入。

一般折舊方法是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而確定的成本分析結構。它包括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等方法。

稅法折舊是指固定資產折舊,按稅收的角度提出的,比如某今年初購入項固定資產原始價值100萬,按稅務部門的要求10年直線法折舊,每年的折舊10萬,而企業按企業的角度計提折舊,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第一年折舊40年。

按稅務部門角度計提折舊,稱為稅法折舊,按企業角度計提稱為會計折舊。

有關加速折舊明細表中的填寫:一是"會計折舊額":稅收上加速折舊,會計上未加速折舊的,本列填固定資產會計上實際賬載折舊數額。會計與稅法均加速折舊的,不填寫本列。二是"正常折舊額":會計和稅收均加速折舊,為統計企業享受優惠情況,假定該資產未享受加速折舊政策,本列填報該固定資產視同按照稅法規定最低折舊年限用直線法估算折舊額。當稅法折舊額小于正常折舊額時,第9列填寫本期實際折舊額,第14列按照本年累計數額填報。對于會計未加速折舊,稅法加速折舊的,不填寫本列。

稅法折舊和會計折舊

答:具體來說都是對資產的折舊,定義上沒有區別,原理也沒有區別,只是說法有所不同,直線法只是稅法折舊的方法,其原理與會計上的平均年限法一樣。

實務中,對于同一項資產稅法和會計的折舊規定有可能會不同,于是就會出現稅法與會計上對于所得稅的確認的差別,這就產生了所得稅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會計準則(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項固定資產買價80萬,會計上折舊年限為8年,稅法上為10年,稅法與會計的折舊方法相同,都是直線法計提。那么稅法年折舊額為8萬,會計為10萬,產生2萬的差異,這個差異便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本年會計利潤為100萬,那么所得稅做賬:

應納稅所得額=100+2=102萬

(稅法)應交稅費=102*25%=25.5萬

(會計)所得稅費用=100*25%=25萬

借:所得稅費用 25

遞延所得稅資產 0.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5

上文是關于賬載折舊與一般折舊和稅收折舊的區別,小編是從概念方面入手分別講解,具體來說都是對于資產的折舊,原理上都是折舊。大家如果還想深入了解的話歡迎前往數豆子的官網學習。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