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資產總額填什么數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季末資產總額填什么數,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季末資產總額填什么數

季末資產總額等于季末負債總額+季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季末資產總額是3月底的資產負債表數額。

匯算清繳,企業基礎信息表上的103資產總額到底怎么填?

財務報表怎么來的?怎么從日記賬到總賬到科目余額表再到報表項目,自己清楚背后的邏輯了沒?

以前財務報表都是手工編,做過報表的肯定對報表項目所對應的數據源非常清楚,但是信息化后,除了設置財務報表取數的那個人,其他人都不見得很清楚。

如果做匯算你不清楚這些,那么你編制調整明細表連數據從那個科目去取數都會弄錯,這個一點都不夸張。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一系列規定清楚不?

如果你不清楚,你就不知道到底哪些會計處理和所得稅法規定有差異,更不用談去填寫調整表了。

匯算清繳申報表填表說明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填表說明已經明確規定了口徑,很多人不去看、去學習填表說明,望文生義,想當然的填寫。

就比如A000000,企業基礎信息表上的103資產總額。

其實,填表說明上已經規定的十分清楚了。

"103資產總額(萬元)":填報納稅人全年資產總額季度平均數,單位為萬元,保留小數點后2位。

資產總額季度平均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資產總額,你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不是有嗎?每個月都有資產負債表,你按照公式來算不就行了嘛。

很多人還問季度初是什么哪個月?1季度初不就是1月初嘛,資產都是時點數,1月初的值不就是12月末嘛。

你看看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期末金額就是編制月份的時點數。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資產總額都有,取數來源每個月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月末數。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先算每個季度的平均值,一季度初就是12月月末數據,一季度末就是3月月末數。

一季度平均值=(8258.41+8036.02)/2=8147.22

其他季度以此類推。

最后來算全年資產總額季度平均數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自然就算出來了。

我們在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候,也會填寫這個資產總額數據。但是季度填寫的時候沒有那么復雜,填寫很簡單,就是按照你資產負債表表填,季度初,季度末,前面已經說了如何填寫,比如1季度初不就是2018年12月,1季度末的數據就是2019年3月的期末數據。

納稅人填報稅款所屬季度的季初和季末資產總額。季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季初資產總額"填報開業時資產總額。季度中間停止經營的納稅人,"季末資產總額"填報停止經營時資產總額。填報單位為人民幣萬元,保留小數點后2位。

當然,其實我們年度和季度判斷是否是小型微利企業時候,對資產的判斷也是按匯算時候103資產總額的算法來看的。

財稅〔2019〕13號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上述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所稱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號規定,預繳企業所得稅時,小型微利企業的資產總額、從業人數、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指標,暫按當年度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情況進行判斷。其中,資產總額、從業人數指標比照《通知》第二條中"全年季度平均值"的計算公式,計算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季度平均值。

截至本期申報所屬期末的季度平均值。比如全年我們是四個季度的季度平均值相加除以4,那么第三季度其實就是前三個季度的季度平均值相加除以3,是通過這樣來判斷小型微利企業的資產規模有沒有超標。

季末資產總額填什么數?數豆子小編最后再重申一次,季末資產總額等于季末負債總額+季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季末資產總額是3月底的資產負債表數額。關于季末資產總額的內容大家還要了解其他相關知識的話,可以繼續關注資訊頁更新。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