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遞延所得稅是為負嗎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遞延所得稅是為負嗎,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遞延所得稅是為負嗎

是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遞延所得稅是為負。

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怎么辦?

首先說明,企業繳納多少所得稅并不是以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就是稅前利潤)計算得來的,而是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確定。

所以,在稅法規頂一項資產采用雙倍余額法加速折舊,企業采用年限平均法的情況下會調整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不會在當期繳納所得稅,從而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如某項固定資產稅法規定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而企業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11年按稅法規定計提折舊的金額為100,按年限平均法計提的折舊為80,企業2011年利潤總額為150,所得稅稅率為25%。

這時應納稅所得額=150-(100-80)=130 ,應納所得稅=130*25%=32.5;而并不是用150*25%計算得來應納所得稅額,所以企業當期少了所得稅,但這少繳的部分在以后的期間是要補回來的,所以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該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時,會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即在未來期間不考慮該事項影響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由于該暫時性差異的轉回,會進一步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的所得稅金額。

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的差異屬于

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該項資產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不能全部稅前抵扣,兩者之間的差額需要交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的是企業在持續使用及最終出售該項資產時將取得的經濟利益的總額,而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資產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總金額。

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該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時,會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即在未來期間不考慮該事項影響的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由于該暫時性差異的轉回,會進一步增加轉回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的所得稅金額。

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即對于資產而言,當會計口徑的價值高于稅收口徑的價值時,在納稅時,可以在本期抵扣不繳稅等到以后再繳稅所以本期我們就將這部分差異稱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原因是:

1、一項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的是企業在持續使用或最終出售該項資產時將取得的經濟利益的總額,而計稅基礎代表的是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該項資產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不能全部稅前抵扣,兩者之間的差額需要繳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例如,一項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00萬元,計稅基礎如果為150萬元,兩者之間的差額會造成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的增加。在其產生當期,在符合確認條件的情況下,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綜合上文,企業繳納多少所得稅并不是以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就是稅前利潤)計算得來的,而是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確定。以上就是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的差異屬于這個問題的全部解答,本文還為你擴展了產生這個差異的原因。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