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計稅工資標準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計稅工資標準,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計稅工資標準

答:工資、薪金差異與調整

會計準則上的工資指按國家統計局規定構成工資總額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物價補貼。稅務機關在匯繳中除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外,企業允許在稅前扣除的工資、薪金,是當期實際發生的工資,僅計提尚未發放的應付工資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三項費用”的差異與調整

“三項費用”指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福利費支出必須是實際發生的且不得超過工資總額的14%。企業撥繳的職工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憑工會組織開具的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軟件生產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中的職工培訓費用,可以全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帶薪缺勤的差異與調整

帶薪缺勤,指企業支付工資或提供補償的職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傷殘、婚假、產假、喪假、探親假等。帶薪缺勤分為累積帶薪缺勤和非累積帶薪缺勤。累積帶薪缺勤,是指帶薪缺勤權利可以結轉下期的帶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帶薪缺勤權利可以在未來期間使用。累積帶薪缺勤因屬于按照權責發生制提前確認的,按照稅法規定不得扣除,但允許在實際支付時扣除,因此累積帶薪缺勤每年涉及所得稅事項調整。非累積帶薪缺勤,是指帶薪缺勤權利不能結轉下期的帶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帶薪缺勤權利將予以取消,并且職工離開企業時也無權獲得現金支付。非累積帶薪缺勤不涉及所得稅事項調整。

離職后福利的差異與調整

離職后福利計劃,指企業與職工就離職后福利達成的協議,或者企業為向職工提供離職后福利制定的規章或辦法等。日常工作中我們習慣于把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稱為“五險一金”,新準則已將“五險一金”里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納入離職后福利,其余部分仍在短期薪酬里核算。稅法規定,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準予扣除。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將不符合扣除條件的商業保險費金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調增的部分形成永久性差異。

辭退福利的差異與調整

新準則將辭退福利,納入職工薪酬核算的范圍,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而支付的合理的補償費,屬于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必要而合理的支出,計入管理費用。對于職工有選擇權的辭退補償,會計上的做法是采用預提的方式計入管理費用和預計負債。稅法則規定,對企業實際發生的辭退補償可以據實扣除。在所得稅申報時對本期提而未付的金額,不得在當期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該調增的金額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作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理,實際支付時,作納稅調減。

利潤分享計劃以及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差異與調整

利潤分享計劃,指因職工提供服務而與職工達成的基于利潤或其他經營成果提供薪酬的協議。企業向職工提供的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符合設定提存計劃條件的,應當適用新準則第十二條關于設定提存計劃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主要包括長期帶薪缺勤(如提前1年以上內退)、長期殘疾福利、長期利潤分享計劃等。企業提前提取的利潤分享計劃、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按照稅法規定不得扣除,但允許在實際支付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的各個具體項目是什么?

一、收入類調整項目

1.視同銷售收入 2.接受捐贈收入 3.不符合稅收規定的銷售折扣和折讓 4.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 5.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對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確認收益 6.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投資損益 7.特殊重組 8.一般重組 9.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 10.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 11.境外應稅所得 12.不允許扣除的境外投資損失 13.不征稅收入 14.免稅收入 15.減計收入 16.減、免稅項目所得 17.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18.其他

二、扣除類調整項目

1.視同銷售成本 2.工資薪金支出 3.職工福利費支出 4.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5.工會經費支出 6.業務招待費支出 7.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 8.捐贈支出 9.利息支出 10.住房公積金 11.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12.稅收滯納金 13.贊助支出 14.各類基本社會保障性繳款 15.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 16.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 17.與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 18.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 19.加計扣除 20.其他

三、資產類調整項目

1.財產損失 2.固定資產折舊 3.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 4.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5.無形資產攤銷 6.投資轉讓、處置所得 7.油氣勘探投資 8.油氣開發投資 9.其他

以上詳細介紹了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計稅工資標準是怎樣的,也介紹了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的各個具體項目是什么。作為一名企業的會計人員,特別是主管稅務的會計人員,一定要清楚本文所講的這些內容。如果你不是很明白,那么咨詢一下數豆子在線老師吧。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