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流動性的定義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會計流動性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它是一種所投資的時間尺度(賣出它所需多長時間)和價格尺度(與公平市場價格相比的折扣)之間的關系,股票的流動性大于房地產。接下來小編就告訴你會計流動性是什么。
  流動性(Liquidity )有三種用法或涵義,一是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指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2007年全年一直到2008年8月的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余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危險。造成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來自于中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出口企業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國家就得不斷向經濟體系投放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現象。
  
  會計流動性的特點
  一個流動市場的特點是市場上在任何時刻都有買家和賣家。另一個流動性的定義是,下一次貿易的價格與上一次貿易的價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個市場上有許多買家和賣家的話,那么這個市場的流動性就非常高。這樣的市場被稱為深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訂貨對貨物價格的影響不大。一個貨物的買賣次數可以看作是該貨物的流動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動的市場如股票貿易投資,而不太愿向比較不流動的市場如不動產投資。原因是在一個不流動的市場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價格被迫買賣一個貨物。投機商和做市商莊家為一個市場帶來流動性。反對托賓稅的原因之一是托賓稅妨礙貨幣投機,降低外匯市場的流動性,增高其波動。
  部分常見資產的流動性大小一般有這樣的關系:現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國債 > 藍籌股 > 一般股票 >長期債券 >城市中心小戶型物業> 城市外圍大戶型物業。特別的,增加交易成本可降低資產的流動性,如增加印花稅,可降低股票流動性,T+0交易比T+1交易更具流動性。
  
  會計流動性的偏好
  流動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又稱靈活偏好,指人們愿意以貨幣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財富,而不愿以實物資本形式保持財富,并準備在投機市場上獲得高額利潤的一種心理動機。流動偏好這一概念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最先提出來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的流動偏好)之一。其目的在于說明利息率對投資量,進而決定就業量這一中心問題。流動偏好用曲線表示則為貨幣需求曲線,在圖形上呈向右下方傾斜狀至流動性陷阱的起點。
  1936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各種原因,其中提出流動性偏好概念。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如果資本邊際效率不變,投資決定于利率,而利率又決定于流動性偏好和貨幣數量。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如果貨幣供給既定,那么,利率則取決于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實際上表示了在不同利率下,人們對貨幣需求量的大小。
  
  會計流動性的概述
  流動性是反映資產變現能力的指標
  所謂流動性過剩(Excess Liquidity)是指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余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資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的危險。簡單地說,就是貨幣當局貨幣發行過多、貨幣量增長過快,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沛,居民儲蓄增加迅速。
  表現
 ?、胚^量的貨幣追逐有限的金融資產,導致資產價格例如房地產、股市、資源類商品快速上升和受益率的持續下降,即所謂的資產泡沫;
 ?、沏y行機構資金來源充沛,居民儲蓄增加迅速,表現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貸款速度;
 ?、窃诤暧^經濟上,它表現為貨幣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
  根源
  其根本的原因是國家不斷推升貿易順差,出口企業不斷把外匯收入收回給了國家,國家又把其轉換為貨幣投放到市場。
  結果
  首先是大量的資金追逐房地產、基礎資源和各種金融資產,形成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而上游資源價格的上升,必然會推動下游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動性開始追逐消費品,就會引起物價的較快上漲。流動性過剩這種種現象容易引發信貸膨脹、投資膨脹,最終導致通貨膨脹,從而引發經濟過熱、產生經濟泡沫,因此,往往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經濟現象。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