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中“其他綜合收益”的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一)綜合收益
 
綜合收益,是指企業在某一期間除與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進行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變動。利潤表中的“綜合收益總額”項目,反映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相加后的合計金額。
 
(二)其他綜合收益
 
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根據各該項目是否能在以后會計期間重分類進損益而分為兩類:
 
1.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主要包括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導致的變動等情況。
 
2.以后會計期間在滿足規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損益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新30號準則列舉了按照權益法核算在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額、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等五種情況。
 
綜合收益涉及的交易和事項
 
(一)因重新計量產生利得或損失在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在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是指這些交易或事項的發生時企業會產生利得或損失,但這些利得或損失按相關會計準則規定不得計入企業當期損益,而且在以后會計期間也不能重分類轉入損益。
 
按準則的相關規定,利得或損失產生時按規定不得計入當期損益的,只能計入所有者權益。對于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而言,具體表述一般是:屬于利得的,應計入資本公積;屬于損失的,則沖減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時,再沖減盈余公積,盈余公積還不足沖減時,其余金額計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為方便起見,以下表述該處理方式時,統一簡稱為“或增加資本公積,或依次沖減資本公積(資本公積或股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也可以統一簡稱為“計入所有者權益”。
 
此類項目涉及的交易和事項主要有:
 
1.公司制改建。一般企業改制為公司制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引入新股東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1號、2號)的規定,改制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即經評估確認的價值對改制資產、負債價值進行重新計量,重新計量的凈資產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或調增資本公積,或依次沖減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漏列資產補充確認?!镀髽I會計準則解釋第5號》(以下簡稱5號解釋)規定,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購買方對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財務報表未確認的無形資產,能夠滿足相關條件的,應補充確認為無形資產。筆者認為,其收益也計入資本公積。
 
3.被控制合并的獨資子公司。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中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通過合并取得被購買方100%股權的,被購買方可以按照合并中確定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調整其賬面價值。其利得或損失也應計入所有者權益。
 
(二)因其他原因在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入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取得凈資產份額與合并對價差額處理產生的利得或損失?!镀髽I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取得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
 
2.企業政策性搬遷補償款結余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镀髽I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規定:企業因公共利益進行搬遷,收到搬遷補償款在搬遷完成后有結余的,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3.認股權持有人逾期不行權時收益的處理。《企業會計準則解釋》(2號、4號)規定:
 
(1)對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中的認股權,符合規定條件的,應單獨確認一項權益工具(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認股權持有人到期沒有行權的,應當在到期后將原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4.非控股股東向被投資單位提供經濟利益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5號解釋規定:企業接受非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的子公司,下同)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經濟實質表明屬于非控股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性投入,應將相關利得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
 
5.破產重整企業股東讓渡股權取得收益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5號解釋規定:企業發生破產重整,股東因執行法院批準的破產重整計劃,通過讓渡所持有的該企業部分股權,向債權人償債的,企業應將股東所讓渡的股權按照其在讓渡之日的公允價值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減少所豁免債務的賬面價值,并將讓渡股權公允價值與被豁免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以上規定說明:
 
(1)上述所謂被豁免債務,應解讀為股權受讓人代償債務,或付款給破產企業管理人償還債務。
 
(2)讓渡的股權的在讓渡日的公允價值如何確定?
 
一方面,由于破產企業凈資產為負數,其股份價值應認定為0或負值;另一方面,鑒于有人愿出資償債換取讓渡的股權,說明該股權有潛在價值,比如破產企業有特殊資質、特許權利等。這些資質、權利往往與企業共存亡,不能剝離出來上市流通或拍賣。筆者認為,在無法理清的情況下,可以按照股權受讓人實際出資額計算股權公允價值,似乎這樣更符合市場法則。
 
(三)以后會計期間可以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這一類別項目的共同特點,是交易或事項發生時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按照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不計入當期損益而計入資本公積,但在以后會計期間滿足規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入損益。
 
1.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其他權益變動損益?!稌嬁颇亢椭饕~務處理》(以下簡稱《賬務處理》)規定: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或應承擔份額,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以下省略明細科目);在該項投資終止確認時,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現金流量套期工具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顿~務處理》規定:
 
(1)在資產負債日,應按這類金融工具產生的利得,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套期工具”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這類金融工具產生損失時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這類金融工具終止確認時,原計入資本公積的損益應予轉出,計入相應項目的收入、成本或投資收益。
 
3.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利得或損失:
 
(1)企業按準則規定將持有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按公允價值確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其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2)重分類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時,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公允價值累計變動額應予轉出,計入投資收益。
 
4.投資性房地產重分類時形成的利得或損失:
 
(1)企業將自用或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指采用公允價值核算模式),應以轉換日的公允價值確認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高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應貸記“資本公積”;其公允價值低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應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2)處置該項房地產時,應將其在轉換日記入資本公積的金額,借記“資本公積”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科目。
 
5.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形成的利得或損失:
 
(1)企業境外經營實體以外幣為記賬本位幣編制的財務報表,按規定應折算為以人民幣為計量單位的財務報表,但會因為各種報表、具體報表中的不同類別項目采用的折算匯率不同而產生“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此項目在利潤表上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在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單獨列示。
 
(2)企業處置境外經營實體時,應當將在所有者權益中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全部或按處置比例從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境內企業選定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的,也應按此規定執行。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