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 如何理解?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管理學對“零和博弈”的理解是:參與博弈的雙方或多方企業,受限于有限的自然資源和客戶資源,在某些行業里,一方公司有收益,另一方公司必然有損失,而且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永遠為“零”,即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博弈各方的利益不會有任何增加。比如兩人下棋對弈,一個贏一個輸,贏一盤得1分,輸一盤負1分,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賭桌上的博弈也是如此,贏家得到多少錢,正好是輸家失去的錢,一塊錢也不會多出來,你贏了就等于把錢從別人的口袋裝進你的口袋,這種“零和博弈”的結果是零增長,原來大家口袋里多少錢還是多少錢,僅僅是換了裝錢的口袋而已。

零和博弈
 
  用博弈這樣的時髦詞來形容企業之間的勞動競賽、創業比拼似乎比用“競爭”一詞更為形象生動些。博弈,或博戲、多人游戲,原意即下棋,可以引申擴展為:兩個人或多個人、多個團隊遵守一些約定規則,在許可范圍內作行為或策略的選擇與實施,從而取得預期結果或收益的過程。比如說進行博弈中的某家公司,必須遵守公司注冊法、企業經營法、交通運輸法、商標注冊法、產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在這種特定的“棋規”下運子對弈,博弈的參與者不限于兩個,可以是很多個,并沒有明確的上限,博弈的結果因各方合作、比拼的智慧而定,你有頭腦,“棋下得好”,就可以擊敗眾多對手,獲得優勝。“博弈”一詞首先把“棋規”包含進去了,而“競爭”一詞似乎顯得不夠到位,未能充分表述一定的規則。
 
  博弈還有“非零和博弈”與“零和博弈”之分,“零和博弈”只是一種狹隘的博弈,勝利者的榮耀背后總是隱藏著許多失敗者的辛酸和眼淚。股票、期貨經常無情的驗證了一個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參與者大多難以從中獲利。七八成的炒股者虧損,只有兩三成信息靈通、技巧到家的人成為贏家,甚至暴富,于是有了太多的目光在關注、羨慕這些金字塔頂尖的勝利者,都希望自己也能一夜暴富。但是,在充滿投機、危機四伏、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財富、資源、機遇、運氣畢竟是有限的,個別股、個別人的增收,意味著多數股民的付出和損失。屢歷過“零和博弈”的心酸、悲歡,人們開始望而卻步,都希望有一種雙贏、多贏的博弈模式。
 
  在各行各業里,“零和博弈”只屬于特殊的少數,更多的是“非零和博弈”,有勞動就有收獲,互惠合作必然多贏創收。你不知水有多深,不炒股不做期貨,不急功近利做風險投資,遠離“零和游戲”,你就不會輕易虧損。你安心于正規的工作,總是能夠穩穩分紅、固定地賺錢。
 
  “零和博弈”的定理永遠是1+(-1)=0,而且必須在有限的、固定的游戲規則下博弈。如圍棋,共361個點,勝負以180又1/2點為界線,結局大于此者為勝,小于此數者為負,等于此數者為和,圍棋的對弈僅是在361個點的棋盤上論輸贏,如果棋盤可以擴展,變為625個點甚至更多,那么被圍困在邊角的死棋不就活了?同理,在某一鄉鎮、縣市的創業者,如果失利,遭遇困境,要是能跳出這個小圈子到外鄉外市外省去打拼的話也會活起來。于是“零和博弈”就將被改寫,他們將不再限于一個資源有限的窄小區域,為了那點利益你爭我奪,可以在外發展而實現雙贏、多贏的夢想。
 
  個體創業者如此,一個集團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就當前而言,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多邊機制下開展的合作與發展,此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零和博弈”瓶頸也將被進一步突破,幾十個國家將打造出一個嶄新的、繁榮昌盛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多國的多贏之夢。
 
  任何創業,盡管囿于區域的有限資源、能源,只要勇于創新、合作,都會是“非零和博弈”、都將是多贏的。
 
  隨著人們創新智慧的深化,那些有限的資源能源都是活的。盡管全球的能源面臨著日漸枯竭的危機,石油的確在日漸減少,就算有一天全世界的石油都用完,人類新研發的太陽能系統工程又會誕生。石油僅是太陽能千萬年以前在地底留給人類的一筆儲蓄,用完了,人類完全可以直取太陽能,而且太陽能才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當企業主能夠以這樣的眼光看問題時,就會突破“零和博弈”的瓶頸,也就會看到許多大家共贏的美好前景和合作機遇。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