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企業后續審計的認識《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8號——后續審計》中對后續審計的定義指出:“后續審計是指內部審計機構為檢查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實施的審計。” 其基本目的是為了審查和監督被審計單位是否對報告中揭示的問題和偏差進行了糾正和改進,采取的糾正措施是否及時、合理、有效。可見,后續審計是內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程序。不僅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因素,而且對于組織機體的糾錯防弊和風險預警作用更加反映充分和有實效。內部審計專家做過一個較為貼切的比喻:從后續審計程序的角度來看,外部審計好象西醫而內部審計則好象中醫,外部審計工作象西醫一樣為病人診斷和治病,其方法先進和科學、能迅速驅除病灶。而內部審計更象中醫療法,由內而外、求本尋根、標本兼治、防患未然、鏟除病源。筆者認為企業后續審計的重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后續審計是保障高級管理層充分完成組織職能的有利武器從某種意義上講,內部審計人員從事的工作實際上是高級管理層想做而不能直接做的事項。例如:審查內部控制制度的改進情況、評價工作偏差和錯弊的預防措施是否有效和充分。后續審計程序中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要目標是發揮高級管理層的權力功能,去監控被審計單位的糾正措施,以及追蹤原有審計發現和審計結論的落實舉措。2.后續審計是為被審計單位根除病灶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了前期的大量審計工作,內審人員收集了證據、進行了測試、分析了問題的實質、以及初步評價了被審計單位的不足或缺陷等。但是被審計單位如果表面上認可審計結論,而實際上根本不實施任何改進措施則內審工作的意義將大打折扣。后續審計就是為防止這些形式主義的做法而進行的追蹤審計。從比喻成“治病救人”的審計職能講,與其診斷出病因,不如根治其病灶并徹底為被審計單位消除各種風險隱患。3.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的工作規范通過審計調查和審計測試工作以后,理論上應將被審計單位的回應編制在審計報告中,但驗證審計工作和被審計單位的反面意見的是非功過,應該只有后續審計才能完成。嚴格的審計規范要求內審人員通過后續審計來明辨是非、徹底鏟除組織內部的根本隱患。4.后續審計體現了組織內部的責任劃分后續審計要嚴格遵守“權責規范”。內部審計人員也只是管理機構中的一部分,必須遵守企業嚴格劃分的權利責任規范,必須征求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的認可和批準。不能強加于被審計單位內審人員自己的發現和建議的內容,要充分考慮被審計單位的職權。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讓被審計單位關注真實的和潛在的風險,但若高層管理者或董事會作出了接受風險和不采取糾正行動的選擇,則內部審計人員沒有進一步的責任??梢?,在職責范圍內,審計人員通過后續審計應體現出責任的劃分。二、 企業后續審計的基本步驟后續審計工作是保證內審人員落實審計建議和實現糾錯防弊職能的重要步驟,內部審計人員只有認真履行其審計步驟才能進一步保障審計質量,并真正樹立內部審計的職業威望和盛譽。后續審計的基本步驟大致可分為:1.認真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回應從幾個方面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回應:包括審計被審計單位在審計報告中提出來的對發現和建議的回應書面文件,以及被審計單位口頭回應或者被審計單位保留意見的方式。具體指:①不回應;②回應不充分;③被審計單位存在分歧和偏向;④被審計單位將不采取糾正措施的詳細說明。有效區分和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和結論的各種意見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回應”說明了被審計單位經過反復斟酌審計意見和審計結論而后作出的各種反映。并且,內審人員還可通過回應選定今后的方向和重點(或者澄清事實、或者采取其他糾正措施)。但是要嚴格防止內審人員把自己的審計意見強加給被審計單位。2.針對回應中不充分和不回應的情況向被審計單位咨詢和進行探討通過面談方式或咨詢方式都是內審人員常用的基本方法。探討和咨詢中要本著客觀和公正的態度,要運用有效溝通和協調的技巧,還要防止侵權和越權行為。可以咨詢不充分的回應范圍、不回應的客觀原因,以及咨詢被審計單位的其他考慮等。3.對重大的審計發現和結論實施現場追蹤審計和測試現場追蹤審計的方法,可以利用訪問、面談、審計觀察、測試以及檢查糾正措施的記錄資料等。追蹤審計和測試基本類似于前期審計程序所利用的方法。但是,關鍵步驟是通過審計工作底稿將現場追蹤數據和實地調查資料編制成審計文件并歸檔,為今后內部審計管理工作提供參考。4.針對被審計單位已經糾正的各種控制風險和已經實施的各項改進措施的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后續審計程序基于以上的分析回應、咨詢探討、重新現場調查以后落實到實質性的審計內容上,針對被審計單位已經糾正的各種控制風險和已經實施的各項改進措施的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風險評估過程中建立的風險模型、評估風險中的排序等方法,都可以與先前的風險分析方法一致。5.向管理層和被審計單位提交后續審計報告后續審計中的審計發現、風險重估結果、被審計單位的回應都可以列示在后續審計報告中。后續審計報告的目的,是為了使管理層充分了解后續審計中澄清了的事實,并且對風險評估程度有一個清楚的了解。三、 對企業后續審計的思考后續審計是一個充滿復雜矛盾、需要細致分析和對癥下藥的過程??赡軐μ骄繂栴}的原因需要深入和具體,詢問和記錄糾正措施的方法需要靈活和技巧,在提出審計建議中需要依據其建議重要程度來決定后續審計的深淺。為此,在開展企業后續審計中應關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1.應分析被審計單位的問題現象和問題原因內部審計人員在分析審計回應(或回復)時,應首先掌握其中的現象和原因。分析問題現象、尋找問題原因是后續審計過程中解決矛盾的基本方法。2.應區別對待不同項目的審計決定和審計建議應根據被審計單位審計事項的風險大小來確定后續審計的范圍和深度。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越大,后續審計的范圍和深度應越廣越深,反之,風險相對較小的審計項目,則后續審計的范圍和深度可以較小和較淺。3.應考慮落實糾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應根據被審計單位糾正措施的復雜程度來確定落實糾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應堅持成本效益原則來決定后續審計的重點,投入成本較多的后續審計項目應考慮被審計事項換取的各項收益。4.應考慮糾正措施失敗可能產生的影響內部審計人員應考慮被審計單位一旦糾正措施失敗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在開展后續審計前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總之,審計工作質量應該是系統的、全面的,它不僅是指審計工作實施本身及審計問題查處的客觀、真實、正確,無差錯、無風險,更應包括審計揭示問題是否最終得到落實和糾正。因此,企業后續審計是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標志,企業后續審計是內審工作效果的體現。
- 上一篇:新增固定資產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 下一篇:會計本質內容
-
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越低好還是越高好
對于資產負債率高低的解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總的來說,過高和過低都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首先,若資產負債率過高,表明企業的負債較大,有可能會因財務風險而導致倒閉。一般
-
怎么查詢企業是小規模還是一般納稅人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年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而一般納稅人則是指按照國家規定超過500萬元年銷售額的納稅人
-
企業應付利息的賬務處理分錄
⑷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利息。2月末計提2月份利息費用的處理與l月份相同。①資產負債表日,應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借記“利息支出&rd
-
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
1、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自從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以來,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一直是促進經濟穩定、國家宏觀調控的有力杠桿,國家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
-
企業工會經費如何財稅處理
企業工會也是一個法人單位,部分企業工會也在銀行開立有基本存款戶(一般是大中型企業的工會),而大部分中小企業工會則沒有開立基本存款戶。當地總工會收到繳納的工會經費后,會按規定的比例向
-
企業固定資產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嗎
會計準則中規定: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以月初應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賬面原值為依據,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仍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
-
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作用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需要編制財務報表,企業的管理者也需要通過財務報表來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那么企業內部財務
-
生產企業的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流程是指從生產費用發生開始,到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止的整個成本計算的步驟。生產企業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六個步驟: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
-
企業殘保金該什么時間申報繳納
殘保金不是按季度進行申報的,是按照年度差額人數和上年度本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交納的。保障金的申報繳費期限為11月1日至12月15日。用人單位可以選擇網上申報進行保障金申報,并對申
-
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如何計算
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如何計算,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資料。小型微利企業的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如何計算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從業人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