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會計學校哪個好,會計網絡課程正保不錯。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會計實操知識。
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
對于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常用的方法有應付稅款法與納稅影響會計法兩種。
一、應付稅款法采用應付稅款法,本期的所得稅費用等于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所得稅,即按應納稅所得額乘適用的所得稅率,借記“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金一應交所得稅”科目。
二、納稅影響會計法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所得稅被視為企業在獲取利潤時發生的一種費用,并應隨同有關的收人和費用計人同一時期內,以達到收入和費用的配比;按應稅所得額計算的應交所得稅計人“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二者之間的差額計人“遵延稅款”。
例如,企業某項設備按照稅法規定按10年提取折舊,會計規定按5年提取折舊,該固定資產原價2000萬元(不考慮凈殘值的因素)。假設該企業每年實現稅前會計利潤2000萬元,第6年起由于該項固定資產折舊期限已滿,不再提取折舊。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該企業每年實現稅前會計利潤應為 240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率為33%。
按10年提取折舊,每年應提折舊額=2000/10 =200(萬元按5年提取折舊,每年應提折舊領=2000/5=40O(萬元由于折舊年限不同,每年影響利潤=400-200=200(萬元按稅前利潤計算的所得稅額=2000 x 33%=660(萬元) (記入“所得稅”賬戶第1至第5年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所得稅額:(2000+200) x 33%=726(萬元) (記入“應交所得稅”賬戶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2000x 33%=660(萬元假定稅率不變,也未開征新稅,因此,第1至第5年有關的會計處理為:
借:所得稅遞延稅款貸:應交稅金一應交所得稅第6至第10年有關的會計處理為 :
所得稅額= 2400 x 33%=792 (萬元應交所得稅額= (2400-200) x 33%=726 (萬元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一應交所得稅遞延稅款三、納稅影響會計法-- 遞延法和債務法企業在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處理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時間性差異所造成的納稅影響時,又有遞延法和債務法兩種方法。
.遞延法。
在遞延法下,“遞延稅款”賬戶的金額依據產生時間性差異時的適用稅率確定,當稅率發生變動或開征新稅時,不調整“遞延稅款”的余額。
此法的特點是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遞延稅款”的余額并不代表預付未來稅款的資產或應付稅款的債務,因而在開征新稅或稅率變動的情況下,不需要對“遞延稅款”余額進行調整。
具體方法是本期發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用現行稅率計算,以前發生的而在本期轉銷的各項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用當初的原有稅率計算。
債務法。
如:某企業有一項固定資產,按稅法規定使用10年,按會計規定使用5年。
該項固定資產原價10萬元(無殘值)。假設企業每年實現會計利潤總額5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33%,從第三年起改為30%,作每年相關會計分錄。 (債務法)*9年:按稅法計算的折舊=10萬元/10年=10000元按會計規定計算的折舊=10萬元/5年=20000元萬元*33%=165000元 (50+1)*33%=168300元借:所得稅遞延稅款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第二年:相同第三年:50萬元*30%=150000元(50+1)*30%=153000元借:所得稅遞延稅款 2400 (3000-300-300)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第四年:借:所得稅遞延稅款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第五年與第四年相同第六年:(50萬元-1)*30%=147000元借:所得稅貸:遞延稅款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以上就是關于保定會計學校哪個好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