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么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國有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么,在處理國有企業的所得稅問題時,不能跟一般常規的企業一樣,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

國有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么

一、企業經營虧損應既能后轉也可前溯抵免

以往我國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國有企業上繳的所得稅,為了確保財政收入,企業虧損時,我國《企業所得稅法》明確規定:“納稅人發生年度虧損的,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也就是說,企業經營虧損只能后轉——從以后年度抵減,不能前溯——向前追抵應稅收益。在帳務處理上,我國企業發生虧損,彌補時僅計算調整而不作會計帳務處理。而國外大部分所得稅法都規定本期的經營虧損既可前溯也可后轉,前溯的時間為1至3年不等,因而營業虧損的前溯和后轉必須進行帳務處理并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反映。具體來說,前溯是指虧損時從稅法規定的過去期限內已交的所得稅中辦理退稅,而后轉是指前溯期限的應稅收益總額尚不足以抵補應稅虧損時,其差額允許后轉抵補應稅收益,在未來規定的期限內抵減應付所得稅。這樣,在營業虧損抵回時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為短期應收款,在損益表上反映為營業虧損的減少;而當營業虧損抵回后時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為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在損益表上反映營業虧損的減少。這兩種處理都將給公司帶來所得稅上的好處。采用營業虧損回抵,對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使企業盡快扭虧為盈非常有利。我們建議我國企業所得稅法應該放寬虧損抵兔,使營業虧損可以向前回抵,并改變經營虧損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二、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應逐步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1994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會計核算可采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法,其中納稅影響法又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債務法可分為損益表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兩種?;谖覈嬎闼枚愘M用的依據為“收入、費用”觀——從時間性差異出發,將時間性差異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視作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我國采用損益表債務法。該法相對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而言,計算程序復雜,且確認和計量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標準不宜把握,有些其他暫時性差異,損益表債務法甄別不出來,不利于計量所得稅。

我們建議,在目前除了鼓勵采用損益表債務法之外,要加快制定相關準則并頒布出臺,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介紹國際慣例,從而為未來我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做好準備。從目前看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比較科學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1)此法符合市場運行規則的計量;

(2)對于未利用可抵扣虧損和未利用稅款抵減的可向后期結轉確認一項遞所得稅資產。有利于利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相互抵銷,減少遞延所得稅負債,延長應交稅金的時間,為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現金流量,不失為一種不須償還利息的舉債經營方法。

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如下:

(一)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按月(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如下:

1。按月或按季計算應預繳所得稅額和繳納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年終按自報應納稅所得額進行年度匯算清繳時,計算出全年應納所得稅額,減去已預繳稅額后為應補稅額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3。根據稅法規定,鄉鎮企業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準予在應繳納所得稅額中扣除10%作為補助社會性支出。計提"補助社會性支出"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其他應交款--補助社會性支出

非鄉鎮企業不需要作該項會計處理。

4。繳納年終匯算清應繳稅款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5。年度匯算清繳,計算出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少于已預繳稅額,其差額為多繳所得稅額,在未退還多繳稅款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貸:所得稅

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退還多繳稅款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對多繳所得稅額不辦理退稅,用以抵繳下年度預繳所得稅時,在下年度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多繳所得稅款

(二)企業對外投資收益和從聯營企業分回稅后利潤計算補繳所得稅的稅務會計處理。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對外投資收益和從聯營企業分回稅后利潤,如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或聯營企業的,投資方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應按規定補繳所得稅。其會計處理如下:

1。根據企業所得稅有關政策規定,在確認投資收益或應分得聯營企業稅后利潤后,計算出投資收益或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額并繳納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三)上述會計處理完成后,將"所得稅"借方余額結轉"本年利潤"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所得稅"科目年終無余額。

(四)所得稅減免的會計處理

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分為法定減免和政策性減免。法定減免是根據稅法規定公布的減免政策,不需辦理審批手續,納稅人就可以直接享受政策優惠,其免稅所得不需要計算應納稅款,直接結轉本年利潤,不作稅務會計處理。政策性減免是根據稅法規定,由符合減免所得稅條件的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稅務機關按規定的程序審批后才可以享受減免稅的優惠政策。政策性減免的稅款,實行先征后退的原則。在計繳所得稅時,按上述有關會計處理編制會計分錄,接到稅務機關減免稅的批復后,申請辦理退稅,收到退稅款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 企業所得稅

(五)對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如果上年度年終結帳后,于本年度發現上年度所得稅計算有誤,應通過損益科目"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會計處理。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借方發生額,反映企業以前年度多計收益、少計費用而調整的本年度損益數額;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以前年度少計收益、多計費用而需調整的本年度損益數額。根據稅法規定,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應提未提的扣除項目,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期后發現的,不得轉移以后年度補扣。但多計多提費用和支出,應予以調整。

1。 企業發現上年度多計多提費用、少計收益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本年未進行結帳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本年利潤

(六)企業清算的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清算是指由于企業破產、解散或者被撤銷,正常的經營活動終止,依照法定的程序收回債權、清償債務,分配剩余財產的行為。按照稅法規定,納稅人依法進行清算時,其清算所得,應當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1。對清算所得計算應繳所得稅和繳納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將所得稅結轉清算所得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清算所得

貸:所得稅

(七)采用"應付稅款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

1。對永久性差異的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永久性差異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的不能計入損益的項目在會計上計入損益,從而導致了會計利潤與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不一致而產生的差異。

按照調增的永久性差異的所得額計算出應繳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期未結轉企業所得稅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2。 對時間性差異的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時間性差異是指由于收入項目或支出項目在會計上計入損益的時間和稅法規定不一致所形成的差異。

按當期應調整的時間性差異的所得額,計算出應繳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期未結轉企業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八)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

1。對永久性差異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按照調增的永久性差異的所得額計算出應繳納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期未結轉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2。對時間性差異納稅調整的會計處理。將調增的時間性差異的所得額加上未調整前的利潤總額計算出應繳納的所得稅與未調整前的利潤總額計算出的所得稅對比,將本期的差異額在"遞延稅款"科目中分期遞延和分配,到發生相反方向影響時,再進行相反方向的轉銷,直到遞延稅款全部遞延和轉銷完畢。當當期調增的時間性差異的所得額加上未調整前利潤總額計算出應繳所得稅大于未調整前的利潤總額計算出的所得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借:遞延稅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反之,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遞延稅款

期未結轉所得稅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以上就是關于國有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么的相關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與企業所得稅有關的文章,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