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的原則和五大要素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內部控制的原則和五大要素,如果不太了解沒有關系,本文數豆子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請大家參考。

內部控制原則

內部控制原則是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的基本指針。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5項原則,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實現全過程、全員性控制,不存在內部控制空白點。

(二)重要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并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確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則的應用需要一定的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所處行業環境和經營特點,從業務事項的性質和涉及金額兩方面來考慮是否及如何實行重點控制。

(三)制衡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制衡性原則要求企業完成某項工作必須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同時,還要求履行內部控制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具有良好的獨立性。

(四)適應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加以調整。適應性原則要求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具有前瞻性,適時地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補救。

(五)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則要求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必須統籌考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之比。對成本效益原則的判斷需要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盡管某些控制會影響工作效率,但可能會避免整個企業面臨更大損失,此時仍應實施相應控制。

內部控制要素

借鑒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全美反欺詐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該委員會于1992年頒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提出了五要素的觀點。COSO內部控制框架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唯一推薦使用的內部控制框架,同時《薩班斯法案》第404 條款的「最終細則」也明確表明 COSO內部控制框架可以作為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標準。)報告框架,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的要素歸納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5大方面。

以上就是關于內部控制的原則和五大要素的相關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更多與內部控制有關的文章,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