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的起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財務報表分析的起源
  綜述關于財務報表分析的起源,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始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的美國,財務報表分析是美國工業發展的產物。在美國工業大發展之前,企業規模較小,銀行根據個人信用貸款。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業務日益擴大,組織日趨龐大與復雜,所需資金日益增加,向銀行貸款的數額也相對增加,僅僅依據個人信用貸款已經不能滿足美國銀行業的需求。例如,在1883年和1884年發生的兩次經濟危機中,企業用假賬向銀行貸款,造成貸款收不回來,企業破產倒閉,同時也連累貸款銀行。于是,銀行家們就更加關心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企業是否具有償債能力。
  1898年2月,美國紐約州銀行協會的經理委員會提出議案:“要求所有的借款人必須提交由借款人簽字的資產負債報表,以衡量企業的信用和償債能力。”
  1900年美國紐約州銀行協會發布了申請貸款應提交的標準表格,包括部分資產負債表。此后,銀行開始根據企業資產和負債的數量對比來判斷企業對借款的償還能力和還款保障程度,并且提出了諸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一系列的比率分析指標作為判斷的依據。如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AlexanderWall)建議使用財務比率法來評價企業的信用,借以防范貸款的違約風險。1923年,美國白利斯(JamesBliss)在《管理中的財務和經營比率》一書中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各行業平均的標準比率,自此人們開始普遍使用標準比率進行橫向財務比較?,F在標準比率和比率分析存在嚴重的缺陷是眾所周知的,當時吉爾曼看到了這一點。1924年吉爾曼(Gilman)出版了名著《財務報表分析》一書,書中認為由于財務比率和資產負債表之間的關系難以明確,因此比率分析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他還主張趨勢分析法的必要性。鑒于此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