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如何分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如何分析,關于財務報表的問題一直是各位會計們關注的,本文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財務報表分析,是通過收集、整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有關數據,并結合其他有關補充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和評價,為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管理決策和控制依據的一項管理工作。

一、造假動機

凡是在實施之前總是有一定的原因和動機,要識別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就先得清楚上市公司造假的“動機”。

第一,保殼、避免退市或被ST。公司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往往會通過造假的方式來使得自己“盈利”;

第二,再融資圈錢,增發、配股。上市公司的第二個財務報表“造假動機”;

第三,騙取銀行貸款;

第四,大股東或一致行動人、高管、戰略投資者減持;

第五,炒股票,公司配合主力通過操縱股價來獲得收益,而近年來技巧越來越多樣化和隱蔽。

二、財務報告分析重點

1.分析“非標”

財務報表中如果存在著過多解釋性說明的公司,其管理層就可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除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外),其他審計意見都表明了審計機構對財務報表存在異議或疑義,簡稱“非標”意見,那么投資者就要謹慎關注了。

2.分析收入

一個健康穩定增長的企業,其收入應主要來自“主營業務收入”,即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基本收入,并且連續三年主營業務收入穩定增長。如果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臨時的一次性的收入,比如有些公司總是通過出售資產、下屬企業來增加收入,那么公司的可持續性經營能力就值得懷疑。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較常見,那就是靠利息收入支撐整個公司的盈利局面,當然,利息也是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卻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家公司的成長性。

3.分析現金流

現金流從某種意義上比收入和利潤更重要,也更真實。賬面收入和利潤的人為操縱較容易,但實打實的現金流大大增加了扭曲業績的難度,并決定著企業的生死。

投資者在關注利潤表的同時,也應關注現金流量表,如果公司期末的現金流量為負,那么這家公司就往往處于現金短缺的狀態。

4.分析利潤

該指標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對于該指標需要深入分析,辯證看待,需關注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是否來自“主營業務利潤”;臨時的一次性利潤來源(比如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及財政補貼等)比重太高,只會增加企業的不穩定性,加大企業風險。

同時,看利潤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同比和環比;

(2)行業平均;

(3)季節因素。

5.分析資產負債

在資產負債表中,存貨量指標具有一定的欺騙性。一家公司的存貨包括產品庫存、生產原料庫存等方面,公司庫存商品過多會影響到公司下一報告期的生產和運營。

產品庫存較多的可能性:

(1)公司產品銷售遇到了困難,企業去庫存化的壓力較重。

(2)高庫存面臨的產品跌價風險也高,將直接影響到公司業績。

(3)一些公司雖然處于高庫存狀態,但卻并未計提或少計提跌價準備,有財務粉飾的嫌疑。

三、警惕年報中的“坑”

投資者在看年報時,除了不要被年報的表面所迷惑,要分析觀察和仔細研究年報的重點內容外,還要警惕常見的一些“坑”。

1.銷售利潤率

如果報告內的銷售利潤率變動較大,則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計或多計費用,從而導致賬面利潤增加或減少。特別是對于銷售產品較為固定的公司,往往都有較為穩定的銷售渠道,那么銷售費用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所以出現利潤率的大幅度變動,就很有可能是公司有意通過調整費用來控制利潤的增加或者減少,再結合股價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公司的政策,不難判斷出公司的意愿。

2.應收賬款項目

每一家企業都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進行賒賬交易。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巨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凈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

賒賬交易的生命周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把貨物退回來,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于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

3.壞賬準備

商業信用的高度發展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商業信用的發展在為企業帶來銷售收入增加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導致壞賬的發生。壞賬是指企業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的應收款項。

壞賬準備金是指納稅人按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準備金,用于核銷其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通俗的說,壞賬準備金就是假設應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無法收回,對方有可能賴賬,必須提前把這部分賴賬金額扣掉。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壞賬準備金比例應該根據賬齡而變化,賬齡越長的賬款,遭遇賴賬的可能性越大,壞賬準備金比例也應該越高。

利用壞賬準備金做假賬有兩種手段——第一種是多計,第二種是少計。少計壞賬準備金很容易理解,這樣可以增加利潤,提升估值,便于操縱股價;多計壞賬準備金則一般發生在經營情況惡劣的年份和更換領導。

4.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在建工程完工后不轉成固定資產,公司也就免提折舊,有的不按重置后的固定資產提取折舊,有的甚至降低折舊率,這些都會虛增公司的利潤。

5.“其他業務利潤”

從財務會計的角度來看,操縱“其他業務利潤”比操縱“主營業務利潤”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覺。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不可能深入調查某家公司的“其他業務利潤”是不是偽造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與“其他業務利潤”嚴重不成比例,甚至是“其他業務利潤”高于“主營業務利潤”,我們就有理由懷疑它做了假賬。

6.債務償還能力

衡量一家公司的債務償還能力,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流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流動資產比上流動負債;二是速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速動資產(主要是現金和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很容易變現的資產)比上流動負債。一般認為工業企業的流動比例應該大于2,速動比例應該大于1,否則資金周轉就可能出現問題。但是不同行業的標準也不一樣,不可以一概而論。

許多上市公司正是通過操縱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潤,一方面維持債務償還能力的假象,從銀行手中源源不斷的騙得新的貸款。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時刻記住:只有現金才是最真實的,如果現金的情況不好,其他的情況再好也難以信任。

如果一家企業的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良好,現金又很充裕,我們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現金固然是真實的,但也要看看現金的來歷——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

剛剛上市或配股的公司一般都有充裕的現金,這并不能說明它是一家好公司。恰恰相反,以造假和配股為中心的“中國股市圈錢模式”可以用以下公式概括:操縱利潤—抬高股價—增發配股—圈得現金—提高信用等級—申請更多銀行貸款—繼續操縱利潤,這個模式可以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沒有足夠的錢可圈為止。

因此,財務總監在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仔細和小心。仔細,是我們財務人一貫的工作風格和基本職業要求;謹慎,是因為財務報表藏污納垢的“包容性”及其重要性。

以上就是關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如何分析的詳細介紹,更多與財務報表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