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預留殘值比例多少是會計工作中常見的問題,概括的講述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固定資產殘值率的一般規定,工作人員平時賬務處理的時候,需要注意,及時準確核算固定資產折舊。如果不太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別擔心。本文數豆子就針對固定資產預留殘值比例和大家做一個相關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固定資產預留殘值比例多少
問: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固定資產殘值率是多少?
答:您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
第五十九條 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p>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
第三十二條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可以看出新稅法不再對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比率做出硬性規定,將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比率確定權交給企業,但是強調一個合理性,要求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以上就是關于固定資產預留殘值比例多少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閱讀完之后能有所收獲,更多與固定資產預留殘值比例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將持續為大家分享精彩內容。
- 上一篇:原始憑證整理粘貼方法是什么
- 下一篇:免抵退稅的賬務處理
-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屬于什么類型的科目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以下簡稱減值準備)是指企業在對固定資產做賬面價值計算時,為避免因市場價格變化或其他原因導致資產價值下降而提前預留的預備金。它是一種因應市場不確定性而
-
固定資產殘值率的最新規定 按多少計算
固定資產殘值率:固定資產凈殘值=固定資產報廢時預計可以收回的殘余價值-預計清理費用后的余額。預計凈殘值率=固定資產凈殘值/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殘值率是指資產按照直線法計
-
固定資產盤盈影響凈利潤嗎
固定資產盤盈影響凈利潤嗎?固定資產盤盈不影響利潤總額.固定資產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原來則為作為當期損益.之所以新準則將固定資產盤盈作
-
固定資產設備改良增值稅怎么處理
固定資產設備改良增值稅怎么處理,關于這個內容,數豆子整理如下資料。固定資產設備改良增值稅怎么處理固定資產的改良分錄該怎么做?1。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其增
-
固定資產投資入股涉及哪些稅
固定資產投資入股涉及哪些稅,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有關營
-
中心供氧設備屬固定資產嗎
中心供氧設備屬固定資產嗎,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答:屬于,中心供氧設備屬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
-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效應分析問題及建議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效應分析問題及建議,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一、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落實對稅收收入影響加速折舊法是指按照
-
發票上贈送固定資產如何入賬
發票上贈送固定資產如何入賬,最近很多小伙伴關注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根據稅法的規定,對于接受固定資產捐贈的,并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
-
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財務人員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1。借:固定資產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貸:應付帳款/銀行存款2。當月新增的固
-
固定資產處置繳納的增值稅可以抵扣嗎
固定資產處置繳納的增值稅可以抵扣嗎,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是可以抵扣的,具體抵扣標準程序根據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頒布的《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