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長期掛賬往來如何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經營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往來款項,甚至個別往來款項出現長期掛賬,難以處置,是很多財務人員比較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其他應收和其他應付科目,預付賬款科目,應付賬款科目。面對往來款項,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即使處置,需要進行分類處置。下面就四類比較典型的往來款項進行分析:

第一類,由于關聯公司之間資金調撥導致的往來款項

關聯公司之間由于經營需要或者其他需要,內部資金常常頻繁調撥,每一次轉移資金都涉及到雙方相互掛賬,轉出方計入其他應收款,轉入方計入其他應付款,如果都是簡單掛賬后續正常歸還當然沒有問題。但實務中常常出現的是下列情況:

A——B——C——D——E——A

A公司將資金轉入B,B轉入C,C轉入D,D轉入E,E最終轉回A。從整體角度看,這筆資金已經還原,但由于涉及多個主體,五家公司相關往來未能消除,會一直掛在賬上,加之實務中可能出現的資金調撥每筆數額并不一定相符,導致情況更為復雜。

這種往來的消除有三種解決方案:

1、從長效機制來看,最好的辦法是設立資金池,比如以集團公司某賬戶為資金池賬戶,所有富余資金都按照時點轉入資金池,所有需要資金的企業都從資金池賬戶調撥資金,自然避免了多頭掛賬和重復掛賬情況;

2、如果能夠籌集資金,按照原來的打款渠道重新反向消除即可。但實務中需要準備資金,而且較為麻煩;

3、五家公司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將各自掛賬重新整合,最終消除。

這三種方法如何選擇,需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但無論如何,每一年年末企業財務人員應將本年度掛賬的資金調撥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及時解決,避免很多年以后無法處理。

第二類,發生相關業務后未取得或無法取得發票

這一類往來通常放在預付賬款科目,也有可能放在其他應收款科目,具體根據形成原因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業務真實合法,因為糾紛對方公司暫未提供發票

實務中多因為產品或者服務質量問題產生糾紛,后續錢暫不支付,對方也暫未提供發票。如果是真實合法支出,建議年末正常從往來轉出,計入成本費用,如果匯算清繳前拿到發票正常扣除,否則應在匯算清繳時調增處理。

2、業務真實合法,由于特殊原因對方公司已失聯或注銷

某些情況下,雖然是真實業務,但相關成本費用支付后一直未能拿到發票,對方公司已經處于非正常狀態,如失聯或者注銷,這種情況下會計處理還是應當正常計入對應成本費用,企業所得稅前能否扣除需要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企業在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過程中,因對方注銷、撤銷、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非正常戶等特殊原因無法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的,可憑以下資料證實支出真實性后,其支出允許稅前扣除:

(一)無法補開、換開發票、其他外部憑證原因的證明資料(包括工商注銷、機構撤銷、列入非正常經營戶、破產公告等證明資料);

(二)相關業務活動的合同或者協議;

(三)采用非現金方式支付的付款憑證;

(四)貨物運輸的證明資料;

(五)貨物入庫、出庫內部憑證;

(六)企業會計核算記錄以及其他資料。

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為必備資料。

如果符合該條款要求,即使不能拿到發票也應當從往來轉出,轉入當年度損益,并正常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3、特殊業務無法正常計入支出,也無法取得正常發票

企業經營總會有一些無法入賬也無法取得發票的情況,甚至根本不敢正常計入成本費用的特殊支出,財務人員通常將其計入其他應收款,掛在股東或者負責辦理此事的高管名下,無法消除。

遇到這種情況處理起來的確棘手,我個人的建議是超過三年以上直接計入營業外支出,由于無法證明該支出同公司經營的直接相關性,企業所得稅前當然不能扣除,匯算清繳需要進行調整。

第三類,取得發票后未支付或無法支付相關資金

如果已經取得發票,業務真實有效,按照合同約定暫未支付當然掛在往來款項——應付賬款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應付賬款長期掛賬,無法付出去,會引發稅務機關懷疑,是否是虛開增值稅發票計入成本費用。因此對于此類往來一定要謹慎區分情況,如果是虛假發票,一定不能計入成本費用,如果是真實交易,需要由合理解釋為何無法支付相關資金,或者盡快及時支付,消除可疑往來。

第四類,股東從公司拿走的利潤無法消化計入往來

對于很多個人股東投入的民營企業而言,產生利潤股東分紅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實務中很多企業為了規避分紅個稅,賬面并不顯示分紅,股東以借款形式將資金從公司拿走,或者由企業為股東個人購買房產、汽車、承擔家庭消費、奢侈品消費等,最終財務做賬強行計入其他應收款。這部分往來當然永遠無法消化。

稅務機關對于這部分掛在股東和高管名下的往來非常警惕,如果年度終了未歸還也未用于公司經營,稅務機關極有可能認定為是分紅,如果是為股東高管購買個人消費品或家庭資產,稅務機關會直接認定為分紅,而要求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因此,對于此類往來,財務人員應判斷是否為分紅,并提醒股東依法納稅,即使繳納個人所得稅,避免在檢查中爆發更大風險,遭受處罰滯納金等更大損失。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