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舞弊的概念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財務舞弊理論簡介

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時常出現一些風險和不穩定因素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事件則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事件在國際上常有發生,美國曾發生了安然事件,隨后又出現了時代華納、陽光電器、南方保健、瑞幸咖啡、康美藥業等公司的財務舞弊,對股市造成了極大的波動,也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巨大震動。

舞弊“三角”理論

舞弊三角理論又稱三因素論。該理論認為,企業舞弊的產生是由壓力、機會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結合起來產生的。

財務舞弊理論簡介

舞弊三角

壓力要素是舞弊者產生舞弊行為的意愿來源,刺激個人為其自身利益而進行企業舞弊的壓力大體上可分經濟、惡癖、與工作相關的壓力和其他壓力4類。

機會要素是指可進行企業舞弊而又能采取手段加以掩飾,從而不被發現或能躲開處罰的時機。

借口要素,即自我合理化,是指不管舞弊者的借口解釋是否真實合理,他都會用這個理由進行解釋,其目的就是為了使企業的舞弊行為能夠合乎本人思想觀念和行為標準。

“GONE”理論

GONE理論又稱四因素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會計舞弊由G、O、N、E4個因子組成,它們之間聯系緊密,無法準確地辨別出4個因子里面占據首要位置的是哪一個。它們對企業舞弊風險的作用程度是相同的。其中G為Greed,指貪婪;O為Op-portunity,指機會;N為Need,指需要;E為Expo-sure,指暴露。每種因子表明舞弊的不同條件,即舞弊者想要為自己謀取利益,比如錢財、自尊時,如果此時他發現有合適的機會,并認為進行舞弊后不會被揭露,他就必然會選擇舞弊。GONE 理論的提出,在舞弊三角理論基礎上新增了“暴露”因子,這一因子為外部環境所影響, 同“機會”因子一樣,是客觀存在的,與企業所面臨的行業狀況、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外部因素相關;而“貪婪”和“需要”更多是和組織個人的行為相關,更具主觀性。

財務舞弊理論簡介

“GONE”理論

需要因子有時被稱為動機因子。動機對會計行為產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危害的行為動機會在某種條件的作用下會造成會計舞弊這種違反法律規定的錯誤的會計行為。機會因子取決于企業中那些有舞弊意向的人擁有的對企業控制能力的大小。如果管理當局的行為沒有得到監督和制約,就有可能運用不正當的手法手段進行舞弊。暴露因子主要有兩個,一是舞弊行為被查出的概率,二是對違法人員的處罰力度。貪婪因子表現為一種個體價值判斷,如果個體認為發生這種行為是自身價值所認可的,他就會采取行動來促使這種行為發生。

“冰山”理論

舞弊冰山理論認為舞弊是位于海平面之下的冰山,所有的危機并沒有全部顯現出來,露出來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會導致重大災難性的漏洞藏在海平面以下。舞弊冰山理論有時也被叫作二因素理論。對于舞弊的研究可以從結構和行為兩個角度著手。結構通常在海平面之上,而對應的行為則位于海平面之下。舞弊的內容大部分源自組織內部管理,這些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原本就存在的。而舞弊行為的內容則并不具有標準化,反而是主觀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些不會輕易地暴露出來,通常都會被很好地隱藏。

信息不對稱理論

在企業的委托代理活動中,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于是出現了所有者沒有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由管理層負責這一現象,這就產生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企業所有者不能全面了解企業各經營活動的相關信息,只能依賴財務報表來了解企業近期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等,所以,企業所有者處于劣勢地位。而經營者通過管理企業的日常業務,比所有者更方便獲取信息,這一情況為其謀取私人利益而實施舞弊行為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所以信息不對稱理論對分析企業財務舞弊動因更具重要性。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