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標準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公益性捐贈

一、什么是公益性捐贈?

對于企業:

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所稱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對于個人: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三款所稱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

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四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

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金額是如何規定的?

“限額扣除”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全額扣除”

1.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于目標脫貧地區的扶貧捐贈支出,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據實扣除。

2.對企業、社會組織和團體贊助,捐贈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測試賽的資金、物資、服務支出,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全額扣除。

3.2000年1月1日起,企業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通過公益性群眾團體的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20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 國務院扶貧辦關于企業扶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國務院扶貧辦公告2019年第49號)

三、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金額是如何規定的?

“限額扣除”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

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全額扣除”

1.個人捐贈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測試賽的資金和物資支出可在計算個人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全額扣除。

2.2000年1月1日起,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3.2000年10月1日起,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向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

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九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60號)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青少年活動場所、電子游戲廳有關所得稅和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21號)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97號 )(國家稅務總局)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