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反算的公式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個人所得稅稅后所得反算公式
  如果某個同志的稅后工資每月是10000元,我們在計算其個人所得稅時,是需要反算為稅前所得,并以稅前所得作為基數計算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計算的。但是在此計算過程中,稅后所得是否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呢。即包括基本社保、基本醫療及失業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個稅反算的公式:
  如國稅發[1994]89號規定,單位或個人為納稅義務人負擔個人所得稅稅款,應將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那上面的不含稅收入額,包不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在內呢?這里是指正??梢远惽翱鄢?ldquo;三險一金”,即滿足于財稅[2006]10號文件規定的扣除標準??赡芘c小編一樣,一下子容易迷惑一下。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上述公式是計算什么的,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是不包括“三險一金”在內,也不包括費用扣除標準3500元在內(暫不考慮附加扣除費用的情形),那我們可以初步的理解這個公式:不包括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但是包括費用扣除標準。
  如例:張三每月與公司談的稅后工資是10000元,其承擔的符合稅前扣除標準的“三險一金”是2000元,那我們以公式來套算應納稅所得額,此時對應的稅率是20%,速算扣除數是555元:
  應納稅所得額=(8000-3500-555)/(1-20%)=4931.25元,那個稅是4931.25*20%-555=431.25元。那我們如此計算,公司給的金額是10000+431.25=10431.25元。
  我們再從正算的角度驗證一下,10431.25-2000-3500=4931.25元,如上計算結果是個稅431.25元,個人到手的工資是10431.25-431.25-2000=8000元。所以公式中的不含稅收入額,實際上更清楚一點是不含稅,也不含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的稅前扣除的金額,至于繳納的標準,就看要如何上了。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