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利率期限結構的三大理論是什么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淺析利率期限結構的三大理論,這三大理論主要包括:預期理論、市場分割理論以及流動性溢價理論等。

一、預期理論

預期理論,又稱“無偏預期理論”,它認為利率期限結構完全取決于對未來利率的市場預期。如果預期未來利率上升,則利率期限結構會呈上升趨勢;如果預期未來利率下降,則利率期限結構會呈下降趨勢。

預期理論可以解釋事實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利率有同向運動的趨勢;如果短期利率較低,收益率曲線傾向與向上傾斜,如果短期利率較高,收益率曲線通常是翻轉的。但預期理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它無法解釋為什么收益率曲線通常是向上傾斜的。

二、市場分割理論

市場分割理論的關鍵假定是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根本無法相互替代。該理論認為,由于存在法律、偏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投資者和債券的發行者都不能無成本地實現資金在不同期限的證券之間的自由轉移。因此,證券市場并不是一個統一的無差別的市場,而是分別存在著短期市場、中期市場和長期市場。

收益率曲線不同的形狀可以由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的供求因素解釋。如果投資者偏好期限較短、利率風險較小的債券,分割市場理論就可以對典型的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的原因做出解釋。通常情況下,長期債券相對于短期債券的需求較少,因此長期債券價格較低,利率較高,所以典型的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

三、流動性溢價理論

流動性溢價理論是預期理論與分割市場理論結合的產物。該理論認為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這意味著某一債券的預期回報率的確會影響其他到期期限債券的預期回報率,但同時該理論也承認投資者對不同期限債券的偏好。換句話講,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可以相互替代,但并非完全替代品。

在流動溢價理論下,長期債權的利率應當等于“長期債權到期之前預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與“隨債券供求狀況變動而變動的流動性溢價”之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債券利率表現出同向運動的趨勢;典型的收益率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如果短期利率較低,收益率曲線很可能是陡峭的向上傾斜的形狀;如果短期利率較高,收益率曲線傾向于向下傾斜。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