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要利率市場化?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2010年底,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眼下,各項關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準備逐步展開,然而,什么是利率市場化,為什么要在中國推進利率市場化,卻是一個不簡單的話題。
 
  為什么要利率市場化
 
  為什么要實施利率市場化?對此的研究成果可說是汗牛充棟。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非市場化利率的負面影響。
 
  典型的非市場化利率,即管制利率,通常是指政府實施一種大大低于市場利率的固定利率。這在事實上造成了實際負利率,而各種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均表明,實際負利率會造成勞動生產率的負增長;相關研究也指出,實際利率越高的國家,其勞動生產率往往也處于較高的水平。
 
  非市場化利率的提出,往往代表了政府的一種態度。政府實施這樣的一種利率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壓縮財政赤字、或者為了促進工業發展和地區發展的考慮,因為低利率政策有利于降低政府和企業的借貸開支。
 
  然而,非市場化利率也會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比如,由于利率過低,可被使用的貸款總量也會相應減少,同時,可能出現信貸流向特定領域,銀行資金流向其他領域,資本外流或者過于依賴海外融資的情況。
 
  在非市場化利率出現時,一個典型的表現,是“直接信貸”(DirectCredit),即銀行將貸款定向投放給一些企業,而這些企業往往是有著一定壟斷背景的國有企業,但“直接信貸”事實上也使金融機構喪失了尋找更高收益的機會,久而久之,金融機構也事實上喪失了管理信貸風險的能力。同時,直接信貸也往往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并間接沖擊法律體系,最終造成不良貸款率大幅度上升。
 
  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因此也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管制利率下,由于價格機制被嚴重扭曲,信貸資源被“低價”配置給壟斷企業和政府,因此造成了信貸資源的浪費。而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則要求各市場實體面對自身實際的融資需求和成本來競爭金融機構的信貸資源,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市場資源也能被更有效率地配置,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而從整個貨幣政策的角度考慮,利率市場化也有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執行,在管制利率下,利率并不能反映經濟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利率政策的調整,其作用和效果也就存在很大的疑問。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貨幣管理當局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的政策調整來配置市場資源,更重要的是,市場也能夠通過對政策的反應,來對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形成有效的反饋,如此一來,貨幣政策才能夠被有效地執行,其政策效果也才能夠被準確地評估。
 
  從中國的現狀來看,長期的利率非市場化已經造成了金融資源的配置向壟斷企業和政府扶持項目傾斜,而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卻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即使這些企業愿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銀行資金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流向這些企業。同時,由于存款利率被壓制,存款者也事實上為貸款者提供著隱形的補貼,這樣一種補貼的存在,也造成了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從貨幣政策執行的角度來考慮,發號施令式的利率調整不僅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銀行主動尋找市場機會的動力不足。實施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則需要按照信貸供求和市場環境來決定自身的利率水平,這樣一來,增強銀行的競爭動力將提高,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金融體系的改革也將加速。
 
  利率市場化實施的環境
 
  中國已經具備了實施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了么?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利率市場也已經初步放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數十年來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金融系統的壞賬水平也被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上。這些都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也具備了相應的條件。筆者梳理了5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以及泰國)的利率市場化實踐,做了一個簡單的國別研究。
 
  事實上,由于政策起點和政策目標各不相同,各國的利率市場化具體做法并不相同,適度以及謹慎的利率市場化路徑是大多數國家的選擇,而印尼則選擇了“一步到位”的做法。
 
  事實上,印尼的利率市場化道路走得非??臁6捎趽拇婵罡偁幒透母镏蹉y行體系內存在著大量的不良貸款,韓國和印度則選擇了先讓貸款利率市場化后,然后再逐步擴展至存款利率。泰國的情況則與上述國家不同,在金融危機后為了吸引居民存款,泰國選擇了先讓存款利率市場化,以保證居民愿意將手中的閑錢存入銀行。印尼和馬來西亞則選擇讓存款和貸款同時市場化的做法,但在具體做法上,兩國仍有不同,馬來西亞要求所有的利率與銀行的基準貸款利率(即銀行的資金成本)掛鉤,實際利率取決于銀行的資金成本,以及銀行根據借款者的信貸評級給出的風險溢價,兩者相加為實際貸款利率。
 
  這些國家選擇利率自由化,其背后都是因為IMF在亞洲金融危機后提出的“金融穩定項目”,這個項目意在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印度和印尼)、向私人部門過度借貸(印尼和韓國)以及減少直接信貸的規模(印尼和韓國)。
 
  從利率市場化實施10年之后的情況來看,其效果仍然是非常明顯的。這些國家不僅完完成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同時,利率市場化也大大推動了國內金融體系建設,并降低了金融成本,最終有力地提高了市場效率,推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
 
  對于中國來說,這些國家在推動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也值得借鑒,利率市場化在這些國家相對成功的實施,也表明比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等國具有更加成熟金融體系的中國,其實已經具備了實施利率市場化的環境和土壤。
 
  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受益
 
  對于中國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從利率市場化中受益。這是因為,一個更加市場化和具有競爭動力的金融體系,才能夠有效地支撐人民幣在境內外市場的有效流通,并能夠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境內外市場上的人民幣能夠雙向自由流通,如此一來,境內外市場上的人民幣利率水平也將出現基本持平,因為一旦境內外市場上出現利差,將導致資金向利率較高的市場流動,最終導致套利機會的消失。而缺乏利率市場化,人民幣的境內利率將可能出現無法及時反映市場資金的供需狀況,這可能導致大規模的資金流入或者流出境外,從而導致系統性風險的出現。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并被國際投機者利用,將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后果。
 
  同時,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金融機構也能夠按照市場利率水平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人民幣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能夠被提高,這也將有利于提高人民幣的吸引力,并為各類境內外投資者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這樣一來,人民幣國際化才不會成為“無本之末”。
 
  總結一下,利率市場化有利于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增強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也有利于貨幣政策執行的有效性。對于中國來說,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從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獲益。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