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的風險有哪些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常見的風險分析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頻率分析以及后果分析。現如今風險分析已經成為決定內部審計方向的基礎。

風險分析主要按照三個步驟執行:

1.風險識別。需要識別出潛在的危險事件,以及與系統相關的危險和威脅。同時,也需要識別出可能會受到損害的資產。

2.頻率分析。需要進行演繹分析,識別出每一個危險事件的成因。同時根據經驗數據和專家判斷預測危險事件的頻率。

3.后果分析。需要進行歸納分析,識別所有由危險事件引起的潛在后果。歸納分析的目標通常是找出所有可能的最終結果,以及它們發生的概率。

《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指出,“首席審計執行官必須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計劃來決定審計活動的優先性,并且與公司目標相協調一致”“內部審計活動的參與計劃必須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風險評估為基礎”。

《標準》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內部審計是采用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機構的風險管理、控制及監督過程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它們的效率,幫助機構實現目標”。關于首席審計官的職責,《標準》第二部分“工作標準”第2010款關于制定審計計劃中指出:首席執行主管應根據風險制定審計計劃,確定符合機構目標的內部審計重點?!稑藴省穼炔繉徲嫻ぷ魍耆狭孙L險審計的道路,這對內部審計理論的研究以及內部審計實務工作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對內部審計人員也提出了更為具體明確的工作要求。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準則已由條例修訂成準則,其中第16項準則“風險管理審計”體現了我國把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與企業戰略決策和風險管理直接相銜接的導向。近年來,我國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又是相當嚴峻的,作為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該認識到風險審計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實現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