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借貸記賬法(何為“借”,何為“貸”)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對于會計初學者來說,借貸記賬法無異于是織布機里的一團亂麻,斬不斷,理還亂!而對于一些企業管理者,或者老板來說,想了解企業狀況,就必須要看懂三張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但是往往是在這個時候,想去了解一些基礎知識,更能融會貫通的理解時,卻在“借”、“貸”上碰了個頭破血流,不禁懷疑起這玩意的存在意義,是不是為了來惡心人。

其實想要真正理解借貸記賬法,就有必要從它的淵源說起。

借貸記帳法起源于13世紀的意大利。是由意大利人帕喬利發明的。在13世紀初,意大利的錢莊業主為了應對往來十分頻繁的銀錢交易,不至于賬目混亂,發明出了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這一概念,由此單式記賬法開始出現,不過這已經為后來借貸記賬法的出現起了個很好的苗頭。

時間到了15世紀末,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在他的《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一書詳細的、全面系統地介紹威尼斯的記賬法,并從理論上給予必要的闡述,使它的優點及方法為世人所接受,是現代會計的開端。

十八世紀,借貸記賬法傳到了英國,瓊斯首英式記賬法,增加了分錄簿(會計憑證),上面載有摘要、會計科目、借方金額和貸方金額幾個欄次,當經濟業務發生和結束時,要求在分錄分錄簿上確定應借、應貸的賬戶和應借、應貸的金額,即在借方和貸方兩個方面對經濟業務進行對照登記,并簡明扼要的說明經濟業務,被稱為復式簿記,相當于今天的記賬憑證,是會計記賬的依據。從此正式命名為復式簿記。以后人們所說的復式簿記,就是指借貸記帳法。

而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呢,其實就是消消樂,兩個相同的正負相互抵消。有增必有減。所以就有了一句話,“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說到這里,我們先撇開摘要(業務形式)和會計科目(資金分類科目)不談,從借方金額和貸方金額來理解下。

講借貸之前呢,希望大家先放下以前對借貸兩字的理解,借貸記賬法因為從日本傳過來時翻譯不當的原因,造成了借貸兩字違背了原本意思,在國內,借貸兩字不具有本身意思,只是一種會計里的符號而已。

我們現在來看看原本借貸記賬法的英文:Debit and credit bookkeeping,它的中文翻譯是:借記和信用簿記

而其中“Debit”一詞作動詞時,意思為 記入帳戶的借方 ; 把……記入借方

我們知道借貸記賬法是記錄資金往來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借”與“貸”就是用來記錄資金的運動軌跡的。所以據英文本意來理解。

“借”為資金運動軌跡的終點,那么“credit”一詞中文翻譯為信用,即為對應的“貸”方,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資金運動軌跡的起點。

總結一下,“借貸”兩字指代的是資金的運動軌跡,其中“貸”為資金運動的起點,“借”為資金運動的終點。

什么是借貸記賬法

那么這就很好理解了,我們來看一筆財務的借貸記錄。

A購入材料60000元,支付60000銀行存款。

即:借 材料 60000

貸 銀行存款 60000

我是不是從銀行存款拿錢出來買材料,銀行存款是起點,就是貸方,那么購入材料就是借方,是終點,我付了錢,拿到的材料即為終點。

我們接下來再來看另一種情況:

B工資收入60000元,存入了銀行存款。

即:借:銀行存款 60000

貸:收入工資 60000

我是不是把工資存入了銀行,我的工資是不是起點,就是貸方,那么銀行存款就是借方,是終點,我存入銀行的錢即為終點。

那么為什么第一次銀行存款為貸方,第二次銀行存款就成為了借方呢。

其實是因為資金的運動軌跡不同了,這就是會計里經常說的“借增貸減”和“借減貸增”的區分了。

說了這么多,那如何區分哪些賬登在借方,哪些帳登在貸方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又怎么理解呢?

很簡單,資產增加了(也就是收錢了)記在左邊(也就是借方),負債增加了(欠別人錢了)記在右邊(貸方)。

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呢,資金存在于企業,化為了不同的存在方式,有些是貨幣資金,有些是存貨,有些是固定資產,這一切,構成了企業的全部資產,這些資產所代表的錢是從哪來的?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借來的,我們稱為負債,如應付賬款和長(短)期借款;二是投資人投入的;三是企業經營過程中賺來的。第二和第三都是所有者的權益。所以,資產負債表上左右結構方式,反映了資金的一體兩面,右邊反映是資金從哪兒來,左邊反映是資金到哪兒去了。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