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估值的常用方法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給公司做出準確合理的估值,是我們進行投融資、股權交易以及股權激勵的前提,而且還能直觀地體現公司的價值和未來的前景。公司估值它是有一定的標準和參考要素的,這可以在給我們做公司估值的時候提供一些依據。讓我們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不然很可能會出現賤賣公司股份或者是漫天要價的情況。

當然,估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靈活的藝術,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到底是估值成3000萬,還是3200萬,又或者是4000萬,并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要雙方認可的估值就是合理的估值。

那我們中小民營企業,在有人想投資我們的時候,或者是要給員工導入注冊股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樣去給自己的公司估值呢?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參考?

第一種就是市盈率估值法。市盈率這個詞,一般是針對上市公司來講的,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這個解釋可能大家還是有點懵,當然,我們絕大多數人并不是做學術研究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去了解這么多專業術語,我們只需要知道他的邏輯是按照利潤的倍數來估值的就好了。

一般公司上市算市值的時候,幾乎都會用到這個估值方法,比如上市的時候公司年利潤1億,市盈率30倍,市值就是30億。對于我們中小企業來說,我們沒有上市,又不是針對大的基金公司投資估值,倍數肯定沒有這么高,一般是按照凈利潤3-10倍來估值。那凈利潤的倍數估值方法適合什么樣的公司呢?

適合目前在平穩發展,并且有穩定的利潤的公司,適用的范圍其實非常的廣,如醫藥、消費、食品、教育等行業,特別是在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時候,因為背后的實質就是大概幾年回本的問題,大家一目了然,很容易算,比如我公司年利潤100萬,按5倍估值,那基本上就是5年左右回來,前提是利潤比較穩定哈,當然,這里沒有包含繳稅和發展備用金預留的問題。所以用這種方法對個人投資者或者是內部員工投資入注冊股的時候很好用。

不過這種方法不太適用于【初創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還在高速發展或者沒有利潤的互聯網公司。一般投資機構在投資我們的時候,是按照年利潤的10倍估值,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凈利潤是2000萬,那么估值一般就是兩個億,當然,這個跟行業和公司發展階段有關,倍數會有一點點差距,但是這個邏輯是對的。

如果咱們是規模比較小的公司,公司發展相對來說還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有一些個人投資者想要來投資我們,一般按照年度凈利潤5倍左右來估值。

第二種估值方法,叫同類對比法,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對標”,簡單來講就是參照跟你同行業差不多規模、經營方式相類似的公司。

一般用在投資機構進來或者上市前估值。比如說你一年做兩個億,另外一家公司也是做將近兩個億,剛好他們在不久前有投資方進來,也正好給他們做了估值。假設你們其他的商業模式、產品性質等都差不多,那么可以參照投資方給他們的估值,你們上下相差是不會很大的。

第三種叫凈資產評估法。常用于傳統行業的重資產公司,比如鋼鐵,汽車制造,石油、化工、基建行業。一般是凈資產的1-2倍。這個不適用于【輕資產行業和互聯網行業】

第四種叫做成本估值法。一般用在剛開始成立,還沒有利潤、投入成本比較大的公司。公司估值大約是總投入成本的2-5倍,這個不適用于【人力密集型行業,如教育、傳媒、設計、中介等大多數輕資產行業】都不適合用這種方式,因為輕資產,在前期投入比較少,但是可能后期盈利空間非常大,所以按照輕資產估值會比較吃虧。

第五種估值方法,叫銷售額估值法。就是通常所說的市銷率,這種估值方法通常用在有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利潤很少、利潤不穩定、沒有盈利甚至虧損這種行業,如之前的亞馬遜、京東。

以上五種方法,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使用,首先要根據行業,其次就是根據公司發展階段,在實際中可能考慮的因素還會更多,比如專利技術、團隊、品牌等,具體的倍數,可能也會有彈性,一般以其中的一種為主要估值手段,再用一兩種其他的方式來驗證前面的估值就可以了,相差的空間不會太大。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