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中的速算扣除數是什么意思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在查詢稅率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列數據叫做速算扣除數,很多小伙伴不太清楚什么是速算扣除數,我們以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為例來學習一下。

個人所得稅年度綜合所得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實行超額累進稅額,也就是收入要分段計算,收入越高對應的稅率也就越高。

比如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分段稅率如下:

36000元稅率為3%(對應稅率表不超過36000元部分);

108000元稅率為10%(對應稅率表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44000-36000=108000);

56000元稅率為20%(對應稅率表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36000+108000+56000的合計金額為20萬。

應納個稅計算結果如下:


由于分段稅率計算起來比較復雜,于是就想出一個簡便的算方法,就是都用最高稅率來計算,再減其他級數由于稅率不同而多計算的稅額差額,這個差額就是速算扣除數。

使用速算扣除數的個稅計算方法:

200000*20%-16920=23080

和上面分段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計算過程會相對簡便。

速算扣除數是怎么計算的呢?

36000部分適用稅率為3%,按20%計算差額為36000(20%-3%)=6120;

108000部分適用稅率為10%,按20%計算差額為108000(20%-10%)=10800;

6120+10800=16920,這就是20%這檔稅率對應的速算扣除數。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用此方法驗算一下其他各檔稅率的速算扣除數。

PS:稅率表中的項目是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收入,那應納稅所得額怎么計算呢?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簡單說就是稅法用來計算稅金的收入,而不是我們的工資收入。

1、甲年度工資收入80000元,個人負擔社保公積金10000元,子女教育扣除12000元,贍養老人扣除12000元。

80000-60000-10000-12000-12000小于0,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0,不用繳納個稅。

2、乙年度工資收入170000元,個人負擔社保公積金30000元,子女教育扣除12000元,贍養老人扣除12000元。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170000-60000-30000-12000-12000=56000元;

56000元在36000-144000之間,適用10%稅率,速算扣除數為2520,

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56000*10%-2520=3080元。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