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損失申報扣除賬表處理案例分析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資產損失申報扣除賬表處理案例分析
  1.企業發生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申報后稅前扣除,企業申報資產損失時分為清單申報及專項申報兩種形式。正常銷售、轉讓非貨幣資產;存貨的正常損耗;固定資產的正常報廢等產生的損失采用清單申報。清單申報范圍以外的損失采用專項申報。
  2015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企業發生資產損失稅前扣除事項需要填報2014版年度納稅申報表的《A105090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及《A105091資產損失(專項申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
  2.企業申報資產損失提供的證據資料是能夠證明企業損失實際發生的客觀證明適用于清單申報及專項申報的所有損失類型,證據范圍即包括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也包括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企業應提供自資產取得→資產價值變動過程→資產損失形成結果的一個完整證據鏈條以充分說明損失發生的情況。
  3.不同類型的資產損失分別核算在不同的會計科目,大體歸納為貨幣性資產損失及非貨幣損失多反映在“營業外支出”或“管理費用”科目;債權或股權投資損失多反映在“投資收益” 科目。
  一般情況下,企業申報資產損失時,應根據損失類型計入“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投資收益”等科目。企業對不符合規定的資產損失,納稅申報時應在《A105000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第33行“資產損失”等欄次做納稅調增;對符合規定的資產損失,由于已進行賬務處理,納稅時不需要再作調整。
  案例分析: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2014年盤虧一批庫存商品,成本價格為200萬元,經查明屬于倉庫管理不善造成商品發生的霉爛變質,該批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為130萬元,原材料增值稅稅率為17%。2015年查明原因后,責任人賠償2萬元。
 ?。?)A企業的賬務處理
 ?、?014年存貨盤虧時會計分錄如下: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000000
  貸:庫存商品 2000000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21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21000
  注:130×17%=22.1(萬元)
 ?、?015年查明原因后會計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責任人員的賠償  20000
  營業外支出——財產損失  2201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221000
 ?。?)A企業的納稅申報處理
  2015年度匯算清繳時,一是《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第8行填報220.1萬元;
  二是《A105090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第11行“非貨幣資產損失”中“賬載金額”及“稅收金額”填報220.1萬元;
  三是《A105091資產損失(專項申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第7行“賬載金額”及“稅收金額”填報220.1萬元;
  四是《A105000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第33行“資產損失”第1列“賬載金額”及第2列“稅收金額”填報220.1萬元。
  4.企業與稅務機關較為常見的爭議事項是對應收款項損失的證據資料認定。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文件規定,企業逾期3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在會計上已作為損失處理的,說明情況并出具專項報告做壞賬損失稅前扣除;企業逾期一年以上,單筆數額不超過5萬元或者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款項,會計上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說明情況并出具專項報告后做壞賬損失處理。
  企業一般認為發生的應收賬款損失只需要提供“會計處理記錄”、“企業的情況說明”和“專項報告”三項證據。實際執行中“逾期3年以上的應收款項”還要結合財稅〔2009〕57號文件規定“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要求,進一步提供債務人無力清償債務的證明。
  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關于印發〈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鑒證業務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稅協發〔2011〕109號)規定,注冊稅務師辦理“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的鑒證應當采取下列程序和方法:①評價被鑒證人有關應收及預付款項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②審核相關事項合同、協議或說明,確認應收及預付款項的存在,并為被鑒證人所有;③逐筆審核應收及預付款項;④區分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類型,取得合法、充分證據材料;⑤確認應收及預付款項壞賬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