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根據計算方法如何進行計算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根據計算方法如何進行計算,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根據計算方法如何進行計算?

根據《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應納企業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應納企業所得稅稅款=應納稅所得額×25%。

根據《實施細則》規定:企業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納稅期限的實際數預繳,按實際數預繳有困難的可以按上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的l/12或l/4,或者按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所得稅。據此,預繳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月(季)預繳所得稅款=月(季)應納稅所得額×33% 或: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25%。

企業應納的企業所得稅,都應在月(季)預繳的基礎上,于年度終了后,在規定的期限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計算公式為: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3%;匯算應補(退)所得稅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稅額-各月(季)預繳所得稅稅額合計。

假如你第一季度利潤末本年利潤累計為A,那么你這時候就要預繳A*25*%的企業所得稅,第二季度假如利潤累計額小于A*(為B),那么你這個月就不要交所得稅,如果高于A,那就要補交(B-A)*0.25的企業所得稅,第三和第四季度依此類推。

也就是說從第一季度開始到后面幾個季度,你就依次比較損益表的利潤累計額,如果后面期的大于前期中大的那個,就要對差額按企業所得稅率預交所得稅,如果小于就不用交。

企業繳納的所得稅應納稅額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

1.收入總額。 (1)生產、經營收入: (2)財產轉讓收入: (3)利息收入:(4)租賃收入; (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罰款收入,因債權人緣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物資及現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費附加返還款,逾期沒收包裝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納入收入總額的其他幾項收入。

(1)企事業單位技術性收入減免稅均以主管稅務部門批準的“技術性收入免稅申請表”為依據,未經稅務機關審批的所有收入,一律按非技術性收入照章征收企業所得稅。

(2)企業在建工程發生的試運行收入,應并入收入總額予以征稅,而不能直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

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就是應納企業所得稅稅款=應納稅所得額×25%。所以在計算之前需要算出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這個應納稅所得額在會計準則和稅法中有詳細的規定,不太了解清楚的會計人員就需要仔細查詢相關的規定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的計算了。如果你看完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大家可以來數豆子進行提問。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