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如何做賬?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固定資產如何做賬?處理固定資產需要進行:固定資產登記、清理費用登記、回收固定資產登記、資產盤點預算。

  1、固定資產登記

  購買固定資產時,嚴格要求檢查人員憑借發票對固定資產的日期、名字、型號、價格等填入。如果購置大型資產,需要細致到每一個小點,甚至每個角落,這樣便對以后賬務的處理比較清楚。比如,購買的辦公用品、交通工具、設備物資以及無形資產等都要詳細的登記。

  2、清理費用登記

  在固定資產處理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應詳細登記,包括資產的維護和保養等都要一一對應。

  3、回收固定資產登記

  循環利用有限的資源,對陳舊、無法使用、以舊換新等資產理應詳細登記。

  4、資產盤點預算

  審核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不僅要對資產驗收時和資產明細對賬時都要嚴格仔細審核對資產盤點和是否資產的預算之內。

  不超過500萬的固定資產一次性折舊怎么做賬?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4號),通知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業新購進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

  一、文件的主要內容

  企業如何準確執行此文件,筆者認為應把握好財稅〔2018〕54號以下幾個關鍵點:

  1.范圍:允許一次性稅前扣除固定資產的范圍,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設備、器具等固定資產,即動產(包括交通工具)。

  2.購買時間: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制造的。包括購進的二手固定資產。

  3.單位價值:單價不超過500萬元。如果允許抵扣進項稅額,則為不含稅價;如果沒有抵扣進項稅額,則為含稅價。

  4.殘值處理:如果企業選擇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一次性稅前扣除包括殘值。

  會計處理:

  對于財稅〔2018〕54號的規定的會計處理,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會計折舊處理文件規定。若企業在會計上不選擇一次計提折舊的方法,則會產生稅會差異,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進行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即根據資產負債表上的各項目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額,來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即現在少繳稅、未來多繳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如:A企業為一般納稅人,2018年6月購入一臺價值500萬元(不含稅價500萬元,進項稅額80萬元)的設備,會計上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5年,假設殘值為0。假如企業在匯算2018年企業所得稅時一次性扣除。假設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購進設備時

  借:固定資產——某設備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0

  貸:銀行存款580

  2.到2018年末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等50(500÷60*6)

  貸:累計折舊50

  3.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

  2018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450萬元(500-50)的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112.5(45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12.5

  4.2019年的處理

  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25

  貸:所得稅費用25

  以上就是關于固定資產如何做賬的詳細介紹,更多與固定資產做賬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會計網,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