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年取得的發票可否在匯算清繳時扣除,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跨年取得的發票可否在匯算清繳時扣除
費用發票跨年牽涉到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會計處理,第二個層面是涉稅處理。
1、會計處理
一般情況下,會計處理體現權責發生制原則,比如2015年取得的發票,如果列支2016年的費用是不允許的。但有例外,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如果2016年真的發現2015年未入賬的費用,可以作為前期差錯處理;如果金額小,可以直接計入2016年當年的費用,但如果金額大的話就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核算。
可見在會計處理上,看重實質,只要費用真實發生了,是可以報銷入賬的。
2、涉稅處理
問題的關鍵在于,跨年的費用發票入賬后(無論是記作本年費用,還是記作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稅務是否認可其在所得稅前扣除。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34號公告和2012年第15號公告對此作了解答,解決了納稅人跨年度取得發票的稅前扣除問題。公告的主要精神是:
所得稅預繳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核算,匯算清繳時按稅法規定處理,避免了退稅的繁瑣手續。
逾期取得的票據等有效憑證,在做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后,可追溯在成本、費用發生年度稅前扣除,即企業應先行調增成本、費用發生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收到發票等合法憑據的月份或年度,再調減原扣除項目所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在費用支出等扣除項目發生的所屬年度造成的多繳稅款,可在收到發票的年度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款中申請抵繳,抵繳不足的在以后年度遞延抵繳。
申請抵繳或是要求稅務機關退還稅款,時限不得超過3年。
綜上,可以提煉出簡單易懂的規則:費用真實發生,跨年也可入賬,申報可以抵扣,時限不能太長。
財務部門如何應對
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企業應盡量避免發票跨年入賬。對財務部門而言,應做到以下幾點:
(1)向全體員工宣貫發生費用后即時報銷;
(2)要求公司供應商、服務商及時開票;
(3)費用真實發生了,即便發票尚未取得,先做賬;
(4)匯算清繳時,真實費用尚未取得發票的,納稅調整;
(5)以后年度獲得發票的,及時向稅務說明,申請抵繳或退稅。
跨年取得的發票可否在匯算清繳時扣除?費用真實發生,跨年也可入賬,申報可以抵扣,時限不能太長??缒臧l票對稅局來說是不好接受的,財務人員可以想辦法,避免跨年發票的出現概率。以上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上一篇:壞賬準備應該在資產負債表哪個項目
- 下一篇:公司幫員工買社??梢岳U現金嗎
-
所得稅匯算清繳補稅報表怎么調
由于個人所得稅主要是個人發起匯算,本文主要講解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相關內容。匯算清繳是指所得稅和某些其他實行預繳稅款辦法的稅種,在年度終了后的稅款匯總結算清繳工作。根據12月31日利
-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由單位還是個人申報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由單位還是個人申報,以下是數豆子整理的內容。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由單位還是個人申報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有三種辦理方式,自行辦理、通過扣繳義務人代為辦理以及委
-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個人和單位都需要清繳嗎
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個人和單位都需要清繳嗎,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如下。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個人和單位都需要清繳嗎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流程由于經營所得的納稅人主要是個體工
-
年度匯算清繳繳納企業所得稅分錄
年度匯算清繳繳納企業所得稅分錄,關于這個內容,數豆子整理如下資料。年度匯算清繳繳納企業所得稅分錄案例分析例題:某企業2007年末"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為借方余額70萬元,企
-
支付的成本費用沒發票匯算清繳怎么處理
支付的成本費用沒發票匯算清繳怎么處理,關于發票的問題一直是各位會計們關注的,本文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根據相關規定: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于
-
虧損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會計分錄怎么寫
虧損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會計分錄怎么寫,關于企業所得稅的問題一直是各位會計們關注的,本文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根據稅法的規定,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
-
所得稅匯算清繳會計分錄和摘要怎么填
所得稅匯算清繳會計分錄和摘要怎么填,會計們日常工作中一定會遇到會計分錄的各種問題,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熱門內容,一起來看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補繳稅額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
-
匯算清繳管理費用報銷比例
匯算清繳管理費用報銷比例,關于管理費用的問題一直是各位會計們關注的,本文數豆子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扣除標準如下:1、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
-
匯算清繳報告是什么?
匯算清繳報告是什么?匯算清繳報告,就是稅務師事務所(涉稅鑒證會計師事務所無權出具報告)針對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全面審核后出具的企業所得稅查賬報告。因為一般所得稅都
-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流程
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后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因此,企業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