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債務法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債務法,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債務法

答:企業所得稅的債務法核算方法:

采用債務法時,一定時期的所得稅費用包括:

(1)本期應交所得稅;

(2)由于稅率變更或開征新稅,對以前各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帳面余額的調整;

(3)本期發生或轉回的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所得稅資產。

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稅費用的構成內容,可用公式列示如下:

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本期發生的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發生的時間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轉回的前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轉回的前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由于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調減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調增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由于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調增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調減的遞延稅所得稅負債

本期由于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調增或調減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累計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或=累計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現行所得稅率-前期確認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或或抵減時間性差異時適用的所得稅率)

或者=遞延稅款帳面余額-已確認遞延稅款金額的累計時間性差異×現行所得稅率

下面仍以上面遞延法的例子為例,說明在債務法下的帳務處理。

第一、二、三、四年的處理不變。

第五年的有關處理如下:

按稅前會計利潤計算的應所得稅稅額=2000×15%=300(萬元)

按納稅所得計算的應所得稅稅額=(2000+10)×15%=301.5(萬元)

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301.5-300=1.5(萬元)

調整由于前4年33%的稅率計算對納稅的影響

=40×33%-40×15%=7.2(萬元)

會計分錄為:

借:所得稅           3000000

遞延稅款          1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3015000

同時:

借:所得稅             72000

貸: 遞延稅款             72000

第六年:

按稅前會計利潤計算的應所得稅稅額=2100×15%=315(萬元)

按納稅所得計算的應所得稅稅額=(2100-10)×15%=313.5(萬元)

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315-313.5-300=1.5(萬元)

會計分錄為:

借:所得稅           3150000

貸:遞延稅款           15000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3135000

第七、八、九、十年的處理同上。

好了,我們會計學養已經為各位介紹了關于“企業所得稅怎么計算債務法”的相關內容了,在資產負債表上所列示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相應地也比較符合實際,比較準確。感謝閱讀本篇文章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