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審計的啟示與借鑒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美國政府審計的啟示與借鑒,在會計行業經常會遇到此類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對美國政府審計的認識

(一)GAO任務和職責的變更。根據1921年預算與會計法,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預算局,法律規定聯邦預算編制活動統一由這個新機構負責,并建立會計總署負責審查所有帳目、支出和公共經費的應用問題。美國會計總署是獨立于行政部門以外的一個機構,法律要求其解決政府提出的所有要求和請求,以及針對政府提出的要求和請求,應眾、參兩院或任何主管收入、撥款或開支的國會委員會的要求,從事調查和提出報告,并提供所需的信息。1981年以來,GAO數度增修政府審計準則,建立起有效的美國與國會間的溝通制度,并將各機關年度決算的審計交由公開執業的會計師鑒證,則將其工作重點轉移到政府績效審計,審計范圍涉及財政赤字、國防安全、信息資源的運用、人口老齡化、波斯灣戰爭中武器的使用效率、改善全國醫療健康計劃、全球化的挑戰等。經過多年的發展,GAO確立了世界績效審計的領袖地位。

GAO在上世紀八十年初工作重點的轉移,有著深刻的原因:一是美國聯邦政府的收支規模和事務范圍日益擴大,GAO已經無法完成諸如撥款憑證副署、報賬、簿記管理、會計制度設計和憑證檢查等“主計”的使命,也無法完成對聯邦政府財務收支進行詳細審計的使命,必須改弦更張,這是客觀情況使然;二是美國公共行政管理思維和體系確立以預算管理為核心,加強了內部控制,改進了內部審計,大大改善了聯邦政府的財政財務管理,“控制風險”已大大降低,GAO已經沒有必要對財務收支進行詳細審計;三是公眾和國會關注聯邦政府項目和政策的執行結果,勝過關注聯邦政府的執行過程,也就是說,GAO工作重心的轉移,是適應國會和公眾關注重點轉移的需要。職能的改變使得GAO迫切需要更名,經過幾年的積極爭取,2004年GAO終于由會計總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更名為政府問責辦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二)美國政府績效審計有統一的審計準則作指導。1972年,GAO歷時兩年研發出版了第一部美國政府審計準則《政府組織、項目、行為和職能審計準則》(the 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Programs,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后來這套準則的題目改為《政府審計準則》(GAS,或GAGAS,俗稱“黃皮書”),是審計總署開展項目評估后制定的一部政府審計準則,后經數次修訂,并為許多其他國家所采用,目前使用的是2007版審計準則。美國聯邦、州和市三級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實行地方自治,政府審計體制也不盡相同,但政府審計準則是統一的。美國政府審計準則將政府審計分為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并對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分別作了界定,規定了各自的審計內容,為制定財務審計的現場作業準則和財務審計報告準則、績效審計的現場作業準則和績效審計報告準則奠定了基礎。政府績效審計方面的準則主要反映在政府審計準則(八章)的最后二個章節,用于指導和規范美國各個層次政府的績效審計。其中,第七章為績效審計現場作業標準,具體內容為:績效審計的重要性、審計風險、審計計劃、監督管理、審計證據、審計文檔;第八章為績效審計報告準則,主要內容為:績效報告的形式、報告的內容、報告的分發,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政府審計準則的制定,大大推動了美國問責辦公室和各級政府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有力地推動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

(三)GAO具有科學完善的培訓制度。 在美國,無論是民間審計機構,還是政府審計部門都很重視審計人員的選調和培訓。美國GAO聘用審計人員須考察各方面的能力。他們除聘用會計師外,還聘用計算機、工程技術、企業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目前,在美國GAO,會計師只占15%,有85%是其他方面的專門人才。GAO和各級政府審計也非常重視審計人員的繼續教育,GAO規定每二年必須有80小時的繼續教育,其中包括參加專業領域的年會、大學的專業培訓課程等內容,GAO采取多種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審計人員素質的提高。

二、發展績效審計的思考

(一)轉變審計觀念。樹立知識化、信息化和價值導向觀念,增加審計的知識含量、信息含量,通過審計創造價值。要充分認識到績效審計是世界各國政府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有的條件下逐步增加績效審計在政府審計工作中所占的比重,積累績效審計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通過績效審計,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效果。

(二)選擇適當領域推進績效審計。在當前情況下不宜在所有領域全面開展績效審計,首要的是搞好試點工作,選擇公共財政、投資等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對資金投入占用較大、政策性強及社會關注的焦點項目,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如財政支出的重點是行政管理、國家安全、政權建設等政府運轉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領域;科技教育、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社會保障、民政等國家救濟領域;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宏觀經濟調控等彌補市場缺陷領域。因此,可從中選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行業、單位或項目進行績效審計,曾有專家提出:“對于最初的績效審計,選擇項目至關重要,一般要考慮兩方面的相關因素,一方面是項目的重要性和風險性,即可能存在較大問題及有較大的可改善空間:另一方面是審計機關力所能及,包括明確的審計目標,適當的評價標準,可獲得的信息和資料,還有足以勝任的審計人員,績效審計應循著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簡單而復雜的路線逐步推進,盡量減少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卑盐蘸眠@一點,對于現階段審計部門開展績效審計的選題工作是很有幫助的。

(三)完善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增強審計人員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并通過工作條件的改善增強審計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留住現有的人才、吸納優秀的人才進入審計機關。通過改進審計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實行審計人員競爭上崗制度,充分利用人力資源。進一步加強培訓,使審計人員不斷更新審計、財務會計、財務與成本管理、組織管理、經濟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掌握現代審計技術,樹立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適應績效審計的需要,適應知識經濟發展要求。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