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益捐贈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企業公益捐贈的會計和稅務處理,經常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問題,下面由數豆子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公益捐贈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企業公益性捐贈的稅務與會計處理的原則

由于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不斷變化和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整,使得會計制度和相關準則就收益、費用和損失的確認、計量標準與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產生了某些差異。按照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企業以貨幣資金對外捐贈,直接將捐贈金額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企業將自產、委托加工的產成品和外購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有價證券等用于捐贈,應將捐贈資產的賬面價值及應交納的流轉稅等相關稅費,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企業在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時,應在按照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計算的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與稅法規定就捐贈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等的差異后,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并據以計算當期應納所得稅額。另外,捐贈支出若為符合稅法規定的公益救濟性捐贈,可按應納稅所得額的一定比例在稅前扣除,超過比例部分和其他捐贈支出一律不得在稅前扣除。

企業公益性捐贈的概念:

企業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自愿、無償地將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贈送給受贈人的行為。從捐贈的標的物來看,捐贈可分為貨幣性捐贈和非貨幣性捐贈兩類。從賬務處理角度看,捐贈應從對外捐贈和接受捐贈兩個方面來考慮(本文只探討對外捐贈方面)。在企業稅務考量與會計處理中,企業會計制度是為了規范企業的財務會計行為,保護投資者和股東權益,對經營者的經營成果在計算內容、標準、方法上所作的規定;而稅法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按照國家宏觀政策的要求,用稅法處理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分配關系,兩者的目的不同。因此,使得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中就收益費用和損失的確認、計量與企業所得稅法規的規定就產生了差異。本文具體探討企業對外公益性捐贈的稅務考量與會計處理。

企業公益捐贈的含義以及稅務處理就介紹到這,企業公益捐贈是自愿無償合法的轉增財產,這個稅務是在一定的比例之內是能稅前扣除的,更多相關咨詢,敬請關注數豆子的更新!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