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以接受捐贈為例進行詳細講解如下所示:【問題】如何理解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請以接受捐贈為例進行詳細講解?【解答】對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發生時,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借方,將來轉回時,計入貸方。對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發生時,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貸方,將來轉回時,計入借方。這樣說,可能還是很不好理解,關鍵的一點是怎么區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明確一點,可抵扣和應納稅都是針對未來而言的,如果這個差異在未來可以在稅前扣除,那么就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本期要納稅,所以,對于會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與應交所得稅之間的差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借方,如果這個差異在未來是要納稅的,那么就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本期是不納稅的,所以,對于會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與應交所得稅之間的差額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貸方。這兩項差異在轉回的時候,都在反方向轉回即可。例如:假設企業除受贈所得外其他的生產經營所得會計利潤每年均為100萬元,受贈所得為200萬元,符合稅法規定按5年征稅。不考慮其他事項,就捐贈來說,捐贈當年會計上計入營業外收入,所得稅費用是按會計利潤計算的,那么這部分捐贈所得的營業外收入包含在會計利潤中,所以,當年的所得稅費用應當包括捐贈所得應計的所得稅。稅法上對于符合條件的可以按5年征稅,那么,當年計入應納稅得額的只是1/5,所以,對于另外的4/5形成了暫時性差異,應當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會計處理應當是:受贈當年:借:借:所得稅費用 100×25%+200×25%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00×1/5×25%+100×25%遞延所得稅負債 200×4/5×25%以后四年,每年會計處理應當是:借:所得稅費用 100×25%遞延所得稅負債 200×1/5×25%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00×1/5×25%+100×25%如果分開處理應當是:借:所得稅費用 200×1/5×25%+100×25%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00×1/5×25%+100×25%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00×1/5×25%。
- 上一篇:增值稅視同銷售包括哪些情況?
- 下一篇:公司長期零報稅存在的風險及建議
-
燈具算固定資產還是工程款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么是固定資產和工程款。固定資產是指企業長期擁有并且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年的資產。而工程款則是指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拆卸、運輸等
-
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率一般是多少
按照現行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率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企業可以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實際使用狀況自行確定預計凈殘值率。一般企業將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確定在5%至8%之
-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資薪金怎么填
每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A105050—職工薪酬支出及納稅調整明細表》都是必填表格——無論是否存在納稅調整。2021年做2020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A105050—職工薪酬
-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的關系
一文解讀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的關系現金流量表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業務活動的現金流入與流出,彌補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提供信息的不足。財務報表中主表就一張,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
-
所得稅費用為負(企業所得稅費用能否為負數?)
實務中,受各種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的會計利潤為負數,此時,企業的所得稅費用也有正有負。究其原因,所得稅費用由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部分構成,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和確定所得稅費
-
應收賬款是資產類科目 會計分錄是什么
應收賬款屬于資產類科目。為了反映和監督應收賬款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企業應設置“應收賬款”科目。應收賬款的入賬價值包括企業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應從購貨方或接受服務方收取的合同或協
-
分清資產和負債
資產如果在生活中寬泛來講,就是一切可以用錢計量的東西。比如車、房、股票基金等等,這些都叫資產。但投資領域中所指的資產,可并不是這么來界定的。如果投資領域中分不清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
-
總資產貢獻率怎么計算公式
影響總資產貢獻率的要素包含:利稅總額與利息開銷之和,與總資產貢獻率成正比;以及均勻資產總額,與總資產貢獻率成反比??傎Y產貢獻率的計算公式為:總資產貢獻率=(總贏利+稅金總額+利
-
購入固定資產款項發票分期如何入賬
購入固定資產款項發票分期如何入賬?借:固定資產【購買價+分期付款管理費及利息】貸:應付賬款【購買價-首付款】其他應付款——分期付款管理費【利息】庫存現金【
-
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嗎
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嗎?答:納稅人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實際發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或者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