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有什么聯系?

月下載量10,000+職場必備資料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服務服務對象側重點、工作主體的層次、職能作用的時效、方法體系的范圍等方面存在不同,但作為同一會計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二者又相互制約,相互補充,有著密切的聯系,表現在他們核算資料同源、核算內容交叉、工作目的一致和發展方向趨相同。因此我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堅持實用性原則,將管理會計廣泛應用于企業之中;堅持互補的原則,形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結合;堅持客觀性原則,因地制宜地推廣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大分支。財務會計是以提供定期的財務報表為手段,以公認的會計原則為核算依據,以企業外部的投資人、債權人等為主要報務對象,完整地、總括地報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管理會計是管理知識與會計知識有機結合的產物,以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實現*3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以企業內部決策、管理部門為主要報務對象,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對會計、統計等資料進行深加工和再利用,為正確進行*3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有用的信息,實現對企業整個經濟活動過程的控制和對各個責任的考評。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源于傳統會計的信息系統,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經濟發展,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產生了不同的需要,使得管理會計逐漸脫穎而出,超越了單純的會計范疇,成為與財務會計并列的獨立領域,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又存在明顯的區別。管理會計的分立和不斷發展,大大豐富了會計理論的內容,標志著會計科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為會計工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正確理解財務會計和管理的區別與聯系,進而把握它們各自的理論內涵和實務要領,對于會計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和會計工作的有效進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1、服務對象側重點不同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為特定對象提供信息服務,但是服務對象的側重點顯然不同。財務會計側重于為企業外部的投資人、債權人、政府及有關團體服務。它對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在公認的會計原則指導下,按照專門方法和程序進行核算,定期編制財務報表,主要向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和個人報告,使之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等情況,滿足其需要。因此,財務會計可稱為“外部會計”;而管理會計側重于為企業內部的經營決策和管理服務,它針對決策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特定問題,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加以權衡對比,然后向企業內部決策和管理部門提供有關價值控制的信息資料,幫助他們有效地實施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因此,管理會計可稱為“內部會計”。服務對象的側重點不同,是與財務會計和重要區別之一,但是應該說明,從整個會計信息系統來講,無論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都同時在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有關團體及個人服務,并非各自具有截然不同的服務對象。
  2、工作主體的層次不同
  財務會計的工作主體往往為單一層次,即主要以整個企業為主體,提供集中的、總括的資料,綜合考核、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體現會計的工作完整反映、監督企業整個經濟活動過程的特征。管理會計的工作主體則為多層次,有時以整個企業為主體,有時又以企業的某一局部、部門甚至管理環節(如:成本為中心、費用中心)為其工作主體。也就是說,管理會計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必然同時兼顧企業生產的全局和局部兩個方面,既要從整個企業的全局出發來考慮、觀察和處理問題,也要從企業的各個局部出發來考慮、觀察和處理問題,二者不可偏廢。例如,管理會計中的決策和計劃,首先要面向整體,從全局著眼,全面考慮各項決策和計劃之間的協調銜接、綜合平衡,以實現整個企業*3的經濟效果。同時,企業全面計劃又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具體化,這就需要按照各個局部進行指標分解,形成局部的“責任預算”,使各個局部在完成企業總目標,總任務過程中,明確各自的具體目標和任務,統籌兼顧,協調并舉,以實現全局和局部的統一。
  3、職能作用的時效不同
  財務會計的職能作用以反映過去為特點,無論是核算,還是監督,其對象往往都是實際發生或已經存在的財務會計,按照客觀性原則,歷史成本原則等要求,對實際已經發生的經濟進行記錄和核算,形成基本的財務信息系統。預期的、尚未發生的事項,一般不是財務會計的處理對象。雖然財務會計的有些記錄和核算,形成基本的財務信息系統。預期的、尚未發生的事項,一般不是財務會計的處理對象。雖然財務會計的有些記錄也涉及未來情況,如計算折舊涉及到對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估計;壞帳準備的計算涉及到應收賬款的預計等,但這些并沒有改變財務會計描述過去的基本特性,因此,可以說財務會計職能作用的時期僅限于記錄過去。而管理會計是根據需要將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歷史資料作進一步的加工、控制和延伸,從而使其職能作用的時效橫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例如,管理會計根據現有的成本資料,將成本區別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大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盈虧臨界點和成本—產量—利潤依存關系的分析,編制彈性預算,制定標準成本,分析成本差異,從而正確進行經營決策,加強計劃和控制提供重要的信息,由此可見,管理會計不拘泥于描述過去,而是重在面向未來,分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籌劃未來和控制現在。
  4、方法體系的范圍不同
  其一,財務會計用的方法屬于描述性方法,重點在于如何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它必須嚴格遵循社會公認的指導性會計原則,按照固定記帳原理和工作程序,填制憑證,登記帳薄,編制報表,最終形成綜合性的財務、成本指標體系。管理會計所用的方法屬于分析性方法,重點在于從動態上把握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由于它的核算資料分別來自會計、統計等諸多渠道,因而許多方面可以不受社會公認的指導性會計原則的制約,工作程序不強調統一性和規范性,結構比較松散,范圍比較廣闊,采取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即使是以相同的問題,也可根據需要和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
  其二,財務會計的方法單一,即只使用一些專門方法,如貨幣價計價、帳戶設置、不超出初等數學范疇。而管理會計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往往需要應用高等數學的方法,這是因為:差量分析作為一種基本分析方法貫穿于管理會計的整個方法體系,而要深入地進行差量分析,更好地在預測決策、計劃、控制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僅使用初等數學方法就遠遠不夠,有些問題必須用高等數學或其它現代數學的方法加以計算,才能完整、簡煉地說明問題。例如,對成本與產量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分析自變量的微量變化對成本的影響,進而掌握其*3的邊際點,即能使企業成本達到最低點的產量是多少,這些問題顯然不是初等數學研究的對象?,F代管理會計將運籌學和數理統計學中科學的數量方法吸收、結合到會計中來,使之能夠把復雜的經濟活動盡可能地用簡明、精確的數學模式加以表述,揭示有關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和*3數量關系,掌握有關變量間相互制約的規律。數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消除企業決策和管理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之建立在對客觀對象進行精確計算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
 
  二、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聯系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雖然不盡相同,但作為同一會計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二者又相互制約,相互補充,有著密切的聯系。
  1、核算資料同源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個分支,同屬于會計信息系統。從會計發展中來看,初期的會計是以單純核算系統出現的,無從區分“管理”和“財務”。從核算資料來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同一的,即核算資料來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一個企業通常只有一個基本的信息處理系統,這就是以財務會計為主體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統,而管理會計只是根據需要從某些側面對財務會計資料進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并不脫離財務會計而另搞一套。
  2、核算內容交叉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核算內容上有交叉和重疊。例如成本核算就是二者都包含的內容,財務會計據以計算企業的當期損益,管理會計用它制定標準成本,進行成本水平的控制和考評。財務會計中的一些指標,如產值、利潤、成本、費用等,是管理會計進行預測,計劃和控制的基礎;而管理會計中的預算標準是財務會計核算的依據之一。
  3、工作目的一致
  財務會計以反映過去為基本特征,主要服務于企業外部;管理會計以籌劃未來為基本特征,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雖然二者的工作側重點不同,但“殊途同歸”,工作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從加強企業管理著眼,進行會計信息的搜集,加工和處理,提供輔助經營決策的資料和依據,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所以,無論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都必須遵循上述規定,為統一服從于現代企業會計外部有關方面的需要服務。
  4、發展方向趨相同
  在當今信息時代,無論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都面臨著如何適應時代要求而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問題,且二者在發展方向上存在趨同現象,例如,都需要探索,實踐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如何組織和開展會計管理工作的問題;都需要解決好如何廣泛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處理能力的問題等等,另外,目前我國實施的會計改革,其意義并不局限于會計領域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規,而且還包括改革原來那種單純反映過去,算死帳的會計模式,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管理新形式,面向未來決策和計劃的、算“活帳”的會計模式,開創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有機結合的會計工作的新局面。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