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水利培訓,一級建造師網上培訓環球網??诒芎?。
一級建造師《工程經濟》知識點:1Z22工程成本的確認和計算方法
1Z20成本與費用
1Z22工程成本的確認和計算方法
一、成本費用的確認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這是費用確認的基本標準。正確地確認和計量費用,還應該明確到以下幾個問題:
1.費用與支出的關系:支出是一個會計主體各項資產的流出,也就是企業的一切開支及耗費。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支出可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營業外支出及利潤分配支出四大類。資本性支出是指某項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支出,如企業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的支出、長期投資支出等,對于這類支出應予以資本化,而不能作為當期的費用。收益性支出指某項效益僅及于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支出,這種支出應在一個會計期間內確認為費用,如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外購材料、支付工資及其他支出,以及發生的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另外,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繳納的稅金、有關費用等也包括在收益性支出之內,它是企業得以存在并持續經營的必要的社會性支出。營業外支出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債務重組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罰款、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利潤分配支出是指在利潤分配環節發生的支出,如股利分配支出等。所以,費用與收入相聯系、相配比;有些支出不與收入有必然聯系,如罰款支出、投資支出;簡而言之,支出的范圍比費用大。
2.營業費用和非營業費用的關系:營業費用是與營業收入有因果聯系的耗費;非營業費用是與營業收入沒有因果聯系的耗費,如產成品盤虧、投資損失、壞賬損失等;實務中,損失和費用難以區分,損失作為費用處理,如產成品盤虧、壞賬損失等。
3.本期費用與跨期費用的關系:跨期費用如待攤費用、預提費用,支付與負擔時間不一致,根源在權責發生制;本期費用是在本期沖減收入的費用,有本期發生的,也有上期發生的,還有以后再支付的;跨期費用是本期發生(支付)但應由以后或以前期間負擔的費用。如果費用的經濟效益有望在若干個會計期間發生,并且只能大致和間接地確定其與收益的聯系,該項費用就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程序,在損益表中確認為一項費用。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都屬于這一情況。通常這類費用稱為折舊或攤銷。
4.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之間的關系:兩者都要從收人中得到補償,但時間不同,期間費用直接從當期收入中補償,構成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要待產品銷售后補償;構成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的有些支出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經濟利益,如果加以分攤也沒有意義,對這類費用就應直接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例如,固定資產日常修理費等。這些費用雖然與跨期收入有聯系,但由于不確定性因素,往往不能肯定地預計其收益所涉及的期間,因而就直接列作當期的費用。還有一些事項會導致企業負債增加,但不增加資產。這一類費用也應作為當期費用予以確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5.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生產費用與一定時期相聯系,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產品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相聯系,而不論發生在哪一時期,一種完T產品的生產成本可能包括幾個時期的生產費用;一定時期的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這在前面已經述及。
6.生產成本與銷售成本的關系:生產成本是生產費用中構成產品成本的部分,在產品未售前表現在存貨中;產品出售后,即表現為銷售成本,與營業收入配比。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凡是與本期收入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耗費,就應當確認為該期間的費用。例如,如果企業銷售出去的商品是直接與所產生的營業收入相聯系的,那么,該項銷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隨同本期實現的銷售收入而作為該期的費用。
二、成本費用的計量
費用是資產的一種轉化形式。如果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將導致未來經濟利益的減少,并且能夠可靠地加以計量,就應當確認為一項費用。所以已經確認的費用就應該進行計量。費用是通過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來計量的,通常的費用計量屬性是實際成本,現行會計制度還允許采用其他方式進行計量。有些費用可以直接按照計量屬性計量進入受益對象,有些費用則需要按一定程序分攤到受益對象中。此外,有些資產將會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這樣,在計量通過系統、合理的分攤而形成的費用時,是以其資產取得成本的實際數進行計量的。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要按固定資產原始價值和規定使用年限來計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也都屬于這種情況。生產費用計量并對象化以后,形成生產成本。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財會[]號),合同成本應當包括從合同簽訂開始至合同完成止所發生的、與執行合同有關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合同的直接費用應當包括:耗用的材料費用:耗用的人工費用;耗用的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財會[]17號),建筑企業一般設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等成本項目。建筑企業將部分工程分包的,還可以設置分包成本項目。因此,需要將生產費用根據其特點和作用,采用一定的方法計入成本核算對象。需要指出的是,成本核算和管理中,工程成本的構成項目與造價中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的分類是不同的。
對于直接發生的人工費用、材料費用、機械使用費用等,通常能夠在發生時即明確其受益對象,其計量在此不討論。這里主要討論間接費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需要分攤計量的費用。
(一)間接費用分攤
間接費用一般按直接費的百分比(水電安裝工程、設備安裝工程按人工費的百分比),計算的施工間接費的比例進行分配。
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1)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以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各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由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應當考慮預計棄置費用因素。
(2)預計凈殘值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
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3)固定資產使用壽命
企業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①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
②預計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③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以上就是關于一級水利培訓的詳細介紹,更多與一級建造師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2023一級建造師云私塾Pro,AI智能學習平臺,大數據動態預測通過率。72小時有效!
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