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課程培訓多少錢,在正保會計網校只需要幾百元就可以全程學習了。下面一起來看看會計知識。
加工方式選擇的籌劃
進料加工是指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用外匯進口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裝材料,經生產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返銷出口的業務。進料加工貿易,海關一般對進口材料按85%或95%的比例免稅或全額免稅,貨物出口按“免、抵、退”計算退(免)增值稅。
來料加工是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由我方加工企業根據外商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交外商銷售,由我方收取加工費的業務。來料加工貿易,海關對進口材料全額免稅,貨物出口免征增值稅、消費稅,加工企業加工費免征增值稅、消費稅,出口貨物耗用國內材料支付進項稅金不得抵扣應計入成本。
兩種加工方式的稅負不同,企業應如何進行選擇呢?
例如,某公司從事對外加工業務以及國內銷售業務,對外加工出口A產品,A產品國內成本構成總計為:國內材料成本1000萬元、國內其他成本4000萬元(工資、折舊等無進項稅金)。該公司該選擇哪種加工方式?
進料加工
A產品當年出口銷售收入17000萬元,加工A產品進口材料成本(海關核銷免稅組成計稅價格)10000萬元,當年應退稅額150萬元。適用“免、抵、退”出口退稅政策,進料加工出口貨物免、抵的增值稅不征收城建稅、教育費附加,A產品征稅率17%,出口退稅率13%,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費率3%。
則進料加工的銷售收入為17000萬元(1);
成本為15280萬元,其中,進口材料成本10000萬元、國內材料成本1000萬元、國內其他成本4000萬元、不予抵扣或退稅進項稅額17000x(17%-13%)-1000x(17%-13%)=280(萬元)(2);
應繳增值稅:-免、抵稅額=-[(出口銷售收入- 進口材料成本)x退稅率- 應退稅額]= -(7000x13%- 150)= - 760(萬元)(3);
銷售稅金及附加=-免、抵稅額x(7%+3%)=-76(萬元)(4);
利潤:(1)-(2)-(4)=1796(萬元)。
來料加工
加工費免征增值稅,出口貨物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金不得抵扣計入成本,A產品當年加工費6500萬元。
則來料加工的收入(來料加工費)為6500萬元(1);
銷售成本為5170萬元,其中,國內材料成本1000萬元、國內其他成本4000萬元、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額1000x17%=170(萬元)(2);
銷售稅金及附加:0元(3);
利潤:(1)-(2)-(3)=1330(萬元)。
下面,我們總結一下進料加工與來料加工方式比較及選擇。
我們知道,加工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對于進料加工來說,銷售成本=進口材料成本+國內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稅進項稅額,銷售稅金及附加=-免抵稅額x(城建稅稅率+3%);而對于來料加工來說,銷售成本=國內成本+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額,銷售稅金及附加=0。
也就是說,進料加工利潤=銷售收入-進口材料成本-國內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稅進項稅額+免抵稅額x(城建稅稅率+3%);
來料加工利潤=加工費-國內成本-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額。
我們可以根據這兩個公式,對進料加工與來料加工進行比較、選擇。一般進料加工與來料加工發生的“國內成本”相同,企業選用進料加工方式還是來料加工方式利潤*5,只需比較進料加工“銷售收入-進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稅進項稅額+免抵稅額x(城建稅稅率+3%)”差額與來料加工“加工費-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額”差額大小,選擇差額大的加工方式。
上例中,進料加工“銷售收入-進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稅進項稅額+免抵稅額x(城建稅稅率+3%)”為6796萬元,大于“加工費-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額”的6330萬元,進料加工利潤1796萬元大于來料加工利潤1330萬元,因而該公司應選擇進料加工方式。
以上就是關于財務課程培訓多少錢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會計培訓相關內容。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