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從業學校培訓班,沒必要報線下的培訓班。下面一起來看看會計知識。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正確處理財務會計電算化與管理會計電算化的關系。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還處于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水平,或者說,現在僅僅實現了財務會計的電算化。財務會計電算化還不是完整意義的會計電算化。因為,企業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成本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所以,完整意義的會計電算化應該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全面電算化。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管理會計在企業應用還不普及或者有困難而停止不前。我們認為,管理會計在企業推廣困難的原因盡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財務會計以及財務會計與成本管理會計的分離。因此,管理會計軟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較困難,只能有針對性地開發研究。但是,管理會計電算化是以財務會計電算化為基礎的,因為它們的數據同源,財務會計電算化能為管理會計電算化提供所需的財會信息。因此,企業應在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推進管理會計電算化,解決管理會計手工操作難的問題,這里應特別強調會計電算化不是簡單的財務會計電算化加管理會計電算化,而應該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后的電算化,這樣才能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真正實現會計的核算職能、管理職能和控制職能。
正確處理會計電算化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之間的關系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是一個為企業管理決策服務的人、機系統。它通過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數據進行處理獲取信息,控制企業的行為;利用已知的數據和模型對未來作出預測;從企業全局出發,對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信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按管理職能一般劃分為會計管理、人事管理、市場營銷、計劃管理、生產管理、庫存管理、技術管理等子系統。各子系統擔負著不同的任務,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會計管理子系統(即電算化會計子系統)是最重要的子系統,處于核心地位。這是因為會計管理子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電算化會計子系統是開發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因為會計信息全面反映了企業銷、供、產日常生產經營流程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沒有哪個子系統的管理信息像會計信息那樣自始至終貫穿于企業的管理活動之中,幾乎與其他所有子系統都有數據聯系。因此,企業管理現代化一般都從會計電算化開始,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擴大功能,最終實現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促使會計電算化向更高層次發展是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前提。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當務之急是加強會計電算化發展方向的引導,促進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過渡;重視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和二次開發;引導會計電算化由單機向網絡化和客戶/服務器方向發展。只有這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才具備開發的良好基礎。
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會計電算化發展的系統目標和客觀生存環境。脫離企業管理這個系統目標,會計電算化的研究就會迷失方向,無所適從。會計電算化的研究應站在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立場上,從整個企業的角度發揮計算機在管理中的應用,努力實現“管理一體化”。或者說,會計電算化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是一致的。會計電算化只有充分參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因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為會計電算化提供研究課題,并不斷豐富會計電算化的內容從而推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正確處理好會計電算化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關系,實現會計電算化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共同目標,要求我們把會計電算化系統作為企業MIS的一個子系統來開發,開發時又要充分考慮到它是企業MIS的一個獨立的起核心作用的子系統。
正確處理好會計電算化與審計的關系會計電算化是對傳統手工會計進行了改造和革新后產生的,它將在企業現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誕生不僅給傳統會計帶來革新而且也給傳統審計帶來巨大沖擊。主要表現在:
會計電算化后,傳統審計線索變化了而且計算過程也不直觀了。因為電算化會計的手工明細賬、日記賬不存在了,記賬憑證數據存儲在磁性介質上。財務處理過程在計算機內自動完成,肉眼可見的審計線索大大減少,過去對證賬、賬賬核對的辦法現在不方便了,這無疑給審計工作者帶來了困難。
會計電算化后,過去的內部管理制度也不適用了。靠人為的分工來監督很困難。因為電算化系統除憑證輸入目前需要由人工完成外,其余處理全由計算機完成,人工干預越來越少,而且數據的輸入、存儲和修改都不留痕跡。所以,手工會計使用的內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這一點是對審計人員提出的嚴重挑戰。
電算化會計系統本身的故障也會給審計工作帶來困難。例如,不可預計的環境災害、硬件設備或軟件的失靈、人為無意的差錯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給系統造成無法估計的危害。因此,會計電算化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存在可能帶來巨大的風險。為了盡可能減少風險,尤其是打擊計算機舞弊,我們再不能重犯發達國家過去先研究電算化會計再研究電算化審計而造成巨大損失的錯誤。我們應該在研究開發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同時重視研究電算化審計的工作,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為此,當前在研究電算化會計系統時,要注意研究現代審計的要求,使會計軟件盡可能滿足審計的要求,以減少系統的風險。
現代審計活動一般分為查詢審核、證實存在和系統分析三個階段⑤。在查詢審核階段,電算化會計應能為審計提供新的查詢線索。因此,電算化會計軟件應提供關于“憑證-總賬-報表”三者之間的雙向查詢功能。在證實存在階段,電算化會計系統應提供多種會計核算方法處理過程供用戶和審計員選擇,并編寫一套審計測試預留通道。系統分析階段是現代審計重要的過程。系統分析過程的重點是加強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第3號《審計準則公告》中將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分為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兩類。一般控制是指對會計電算化過程的組織、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研制開發及應用環境等方面進行的控制。而應用控制是為適應各種會計處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能預防、檢測和更正錯誤、處理舞弊行為的控制措施。因此,應用控制與會計軟件開發密切相關,應特別引起重視。應用控制一般分為初始化與維護控制、輸入控制、處理控制和輸出控制。
初始化與維護控制。初始化工作主要指為保證系統正常運行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如設置系統初始時間、明細科目、口令、余額初始化及各種參數和文件的設置等。初始化工作是后續工作的基礎,因此會計軟件必須重視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維護工作主要指對系統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它是保證系統安全正確運行的重要措施。
輸入控制。輸入控制是應用控制的重點。輸入控制就是在保證原始數據真實、準確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證會計數據在編碼、填制記賬憑證及輸入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差錯并糾正。輸入控制的措施除了要不斷加強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提高技術水平外,還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建立科目對照檢查;(2)借、貸平衡檢查;(3)邏輯性檢查;(4)人工檢查。
處理控制。處理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處理步驟的正確性、可靠性和適應性。因此,電算化會計系統應具備處理過程的時序控制。例如,成本核算的時序控制及打印報表前的過賬和結賬時序控制等。由于審計人員不能觀察到有關數據的處理過程,所以,對處理控制應特別關注。
輸出控制。輸出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輸出信息的準確、可靠。輸出控制必須做到的措施有打印日志控制、打印預覽控制、打印時間及序號控制等。
以上就是關于會計從業學校培訓班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會計培訓相關內容。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