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會計到哪里,正保的會計網課費用便宜。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會計實操知識。
員工辭退福利的涉稅處理(五)
據歷史經驗數據和當期福利計劃,預計當期應計入職工薪酬的福利費金額;資產負債表日,對實際發生的福利費金額和預計金額進行調整。按所屬的部門,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科目。發放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貸記“現金”等科目。
(二)非貨幣性職工福利費會計核算 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職工福利費,分三種情況進行處理:
一是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筆者認為應分兩步處理。企業以其生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首先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入成本費用中的職工福利金額;其次按照公允價值銷售產品處理,確認相關收入、成本、稅費。以外購商品作為非貨幣性福利提供給職工的,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人成本費用。
二是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或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企業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每期應付的租金計人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并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三是向職工提供企業支付了補貼的商品或服務。企業有時以低于企業取得資產或服務成本的價格向職工提供資產或服務,如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業支付的價格向職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企業在出售住房等資產時,應當將出售價款與成本的差額(即相當于企業補貼的金額)分別情況處理:
(1)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規定了職工在購得住房后至少應當提供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并在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服務年限內平均攤銷,根據受益對象分別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未規定職工在購得住房后必須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直接計人出售住房當期損益,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該項差額相當于是對職工過去提供服務成本的一種補償,不以職工的未來服務為前提。
企業應當注意將以補貼后價格向職工的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非貨幣性福利,與企業直接向職工提供購房補貼、購車補貼等區分開來,后者屬于貨幣性補貼,與其他貨幣性薪酬如工資一樣,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按照企業各期預計補貼金額,確認企業應承擔的薪酬義務,并根據受益對象計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發放給職工的非貨幣性福利,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應當先通過“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歸集當期應計入成本費用的非貨幣性福利金額,再通過“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轉入成本費用科目。
(三)執行不同會計制度下職工保險費在福利費中的核算,又分為兩種不同情況:
一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三險從職工福利費列支。根據《勞動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由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從職工個人的應發工資中扣繳。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遼寧等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地區的企業,提取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列入成本費用,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非試點地區的企業,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但不得因此導致應付福利費發生赤字。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所需費用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應付福利費中列支,應付福利費不足部分作為勞動保險費直接列入成本(費用)。
二是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直接在成本費用中列支,只有補充養老保險在職工福利費中列支。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屬于企業職工福利范疇,由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共同組成。補充養老保險繳費總額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成本(費用)中列支。企業繳費總額超出規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業負擔,企業應當從職工個人工資中扣繳。個人繳費全部由個人負擔,企業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資助。
二、職工福利費的稅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從新《企業所得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可知,對工資薪金、福利費均采取了據實列支的做法。在新的稅法和會計制度下福利費都規定據實扣除,二者保持了一致。
(一)扣除范圍與核算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尚未實行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企業,其內設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等集體福利部門的設備、設施及維修保養費用和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
二是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
三是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筆者認為職工回家探親途中發生的車費、住宿費、餐費等,如果企業采取按相應發票報銷的方式發放的,可以作為職工福利費列支;但如果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應按工資、薪金支出來處理;對于企業年底請員工^***活動發生的費用支出,屬于人人有份的福利性開支,可以在“職工福利費”列支。
四是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該單獨設置賬冊,進行準確核算。沒有單獨設置賬冊準確核算的,稅務機關應責令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稅務機關可對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進行合理的核定。
(二)職工福利費計算基數的確定 職工福利費的計算基數為工資、薪金總額,稅前允許扣除的*6限額為工資、薪金總額的14%。稅法上工資、薪金總額與會計上的有所不同,主要是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準予稅前扣除,才能作為福利費稅前扣除的基數。(1)工資、薪金已實際發放;(2)企業制定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企業所制定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3)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4)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5)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對于國有性質的企業,稅務上對工資、薪金總額作了特別規定,除以上條件外,規定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的限定數額;超過部分,不得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也不得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于工資、薪金總額中不合理部分,不得作為計算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限額的依據。
(三)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確定 稅法上職工福利費計稅基數與會計賬務中職工福利費的發生額大
以上就是關于學習會計到哪里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