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建筑經濟師培訓視頻

發表于:2022-03-21 20:32:23 分類:經濟師培訓

中級建筑經濟師培訓視頻,經濟師報班很值得,因為學習起來很系統。

中級經濟師《財稅》高頻考點+經典真題: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近五年考察5次】

本考點可考的細節內容較多,在近些年考試中多以單選、多選形式對其進行考察。此考點主要考察內容為不同征稅項目的計稅依據的區分。

一、綜合所得

(一)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每年收入額-基本費用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1.全年收入額

(1)工資、薪金所得全額計入收入額

(2)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額為實際取得的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80%

(3)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在扣除20%費用基礎上,在減按70%計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 稿酬收入的56%。

2.基本費用扣除:每年扣除限額為60 000 元。

3.專項扣除:個人按照國家或省級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三險一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超過規定比例和標準繳付的,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4.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見表8。

表8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二)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全年收入額-60 000元-專項扣除-享受的專 項附加扣除-享受的其他扣除)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預扣預繳

扣繳人向居民個人支付應稅款項時,應當預扣或者代扣稅款。

1.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

具體計算公式: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2.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1)收入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 入額減按70%計算。

(2)減除費用

①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

②每次收入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3)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率:20%

(4)預扣預繳稅額計算公式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20%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40%的3級超額累進預扣率

二、經營所得

(一)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60 000(元每月)

(二)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60 000)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每次收入≤元:應納稅額=(每次收入-800)x20%

2.每次收入>元:應納稅額=每次收入x(1-20%)x20%

四、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x20%

五、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

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收入x20%

六、公益事業捐贈扣除

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及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經典真題】

中國公民章先生今年1月出版學術著作一部,出版社支付稿酬80 000元,章先生取得稿酬收入應預繳個人所得稅( )元。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稅法規定,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章先生稿酬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80 000 x (1 -20% ) x 20% x (1 - 30% ) = (元)。故此題正確答案為A。

以上就是個關于中級建筑經濟師培訓視頻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分享更多經濟師培訓相關內容。

日韩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