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堂
發布于:2021-05-21 16:16:18高中地理課堂,選擇高中輔導班要看是否機構是否可靠。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區別是什么?一、版本不同
初中地理大多數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共4冊,供初一、初二學生使用。還原湘教版、商務星球版、中圖版、仁愛版、粵教版、晉教版等7種。
高中地理現行的版本有人教版,湘教版,魯教版,中圖版,這是用得最多的幾個版本。至于省份,比較混亂,一個省份不同學??赡軙貌煌姹?,比如陜西,大部分學校用人教版,但有少部分學校用中圖版和湘教版。
二、內容不同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其中主要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涉及的難度不深,都是記憶性的知識點;例如地球與地圖、陸地與海洋、氣候、大洲與主要國家、中國疆域(位置、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交通、農業、工業、四大地區及自然特征、典型地區等。
高中地理: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三個部分。1.自然地理:地球在宇宙中(總星系-太陽系、太陽輻射及太陽活動、地球運動)、大氣、水、地貌、土壤、植被、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等;2.人文地理: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等;3.區域地理:區域差異、區域開發、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區域環境整治、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另外還有選修地理----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
三、教學目標不同
初中地理教學首先是培養、激發學生學習地地理的興趣,教學目標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實例等。
四、難度、能力要求、學習方法不同
首先是難度不同。初中重在培養學科興趣、建立學科框架、形成學習習慣,以了解地理區位,地理現象為主,知識點較少,內容比較基礎,難度不大。高中地理重在地理現象及地理規律的分析和應用為主,對于解決地理問題有很高要求,內容也比較多,主要是解釋地理事物形成及其演變原因,其理論性更強,大多數屬于理解型知識。同時有了明確的學科分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所以比較難。
再次是能力要求不同。初中地理主要是了解、識記、簡單理解,極少應用。初中地理偏向于基礎,大多數是地理常識,側重知識的識記,如鐵路線名稱、城市名稱、大洲大洋名稱、世界著名海峽、主要地區和國家地理位置、溫度帶等。而高中地理則側重于地理事物形成及其演變原因,以認識和掌握地理原理為主,重于理解,理論性更強,更注重理解能力的考察,要在各種基礎知識如氣象、自然要素、行政區域等記憶的基礎上對材料、圖表的分析和知識應用,要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更是難倒一大片,這是很多文科生的頭疼之處。時差的計算、時區、洋流等知識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能學到很好得心應手的并不多。
再次是學習方法的不同,初中地理主要講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特點,是對地理知識進行感性的認識,大多數記憶型知識,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記憶,比如初中地理講“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而高中地理則是研究地理知識的本質,注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再認識過程,學習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和分析,地理知識面就擴展到了全局甚至全球的地理信息,會從全局、全球的角度闡述或概述地理信息,比如,那高中地理就講“為什么長江會成為我國的黃金水道”。
五、案例分析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差異
在地球運動這一節教學中,初高中的差異尤為明顯,首先初中地理《自轉》這一內容中只需要掌握其運動方向:俯視——北半球順時針,百度南半球逆時針,側視——自西向東;周期——一天;繞轉中心——地軸。在地球“自轉”現象這一知識初中學生只要知道地球自轉會產生“時差及晝夜交替”即可,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除了要掌握這些基本知識之外,還需掌握地方時、區時的定義、計算以及他們的區別,而且還需要掌握“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并對其在生活實例中的運用。而在《公轉》這一知識點上,初高中的差異更加明顯,初中只需要掌握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1年;現象則只需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而導致日晝夜長短在一年中的變化,晝夜長短只要掌握二分二至當天的晝夜情況:如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也最短,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冬至日相反。
而高中則需要掌握的內容就比較多也比較雜。
1、要知道地球公轉產生近日點、遠日點的時間、公轉速度的變化。2、理解為什么太陽直射點會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由于地軸傾向的,地球在自轉時地軸是傾斜的一一即地球斜著身子自轉。因此地球自轉產生平面一一赤道平面,公轉平面一-?S道平面,它們形成夾角一一黃赤交角其度數為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度數。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進而產生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以及五帶劃分,這之間的前后關系需要高中學生的理解。3、在晝夜長短的變化高中學生除了掌握四個節氣晝夜情?之外,還需要掌握隨著時間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因此就需要掌握晨昏線的定義,并根據晨昏線來計算各地日出日落時間,進而計算出各地的晝長、夜長時間以及不同時間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4、初中地理關于公轉現象中的“五帶”這一知識點,只需掌握五帶的名稱、范圍以及各溫度帶的現象,如熱帶有太陽直射、溫帶四季分明、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而高中則還需要掌握隨著黃赤交角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發生什么變化。5、高中地理還需要掌握公轉現象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這一內容在初中并沒有要求,知識粗略涉及到影子的長度變化。而在高中而學習中首先就要掌握太陽高度的定義即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而正午太陽高度則是各地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進而學習在二分二至四個節氣中南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的情?: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及其以北的地方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達一年中最小值。6、除了掌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之外(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外)高中地理還要求學生學會太陽正午高度的應用。如利用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樓間距、影子長度的計算、樓房頂部太陽能熱水器面板與樓頂平面的夾角的計算及房屋朝向的確定等都。
總結
由于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學生、版本、難度、教學目標、考試要求等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初中地理注重培養興趣,打好基礎,在很多高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有很大的影響,為高中地理學習做準備,良好的初中地理學習基礎也會讓同學們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事半功倍;高中地理則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最后,地理學習的方法如下: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初、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于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于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二、知識聯系,融會貫通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什么?”“在哪兒?”“有什么規律?”“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事物”“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梢姡咧械乩淼膶W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歷史)聯系較多。對于我們面臨的中考、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4.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三、文理交融,學法兼用知識是相通的,能力是互補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板書形式?地理比較法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地理比較法包含的類型有很多種類型,大部分是在講解理論性知識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有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地理教學中,老師利用地理比較法對講解的知識進行比對和分析和時,可以使學生對講解的內容進行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如何做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比如“朝鮮不愿跟日本同一個時區”,這就是歷史跟地理的融合。
多去實地考察,石頭、河流、天氣都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
以上就是關于高中地理課堂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繼續分享與高中輔導相關的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