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初級會計班培訓,推薦中華的初級職稱網絡課程。
初級會計職稱知識點《初級會計實務》: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已經結束,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提前做好下一年備考準備,打好基礎,網校全面啟動初級會計職稱網上輔導招生工作查看招生方案。另外,網校論壇學員為大家分享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務中,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企業應根據各類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的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當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于性質和用途相同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一、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工作量較大。因此,這種方法適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成本
二、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后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發出存貨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成本+∑ (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x本月各批進貨)】÷(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x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x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采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于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和金額,因此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四、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的合計金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的合計額,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x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x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以上就是關于蕪湖初級會計班培訓的詳細介紹,更多與初級會計職稱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每科35-40小時,助力沖刺速學,短線備考。
免費領取- 成都市會計初級培訓12-10
- 初級培訓會計班12-10
- 金山區初級會計培訓中心12-10
- 寧波學習初級會計班12-10
- 常州初級會計培訓費用12-10
- 會計專業初級培訓12-10
- 益陽會計初級培訓班12-10
- 金壇初級會計培訓班12-10